手机版
1 1 1

同是灾区 让我们心手相连 接力前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月27日,北川中学学生为“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记者 邹俊川

  4月27日上午8时02分,汶川县城2000名干部群众来到记忆·希望广场,深切哀悼“4·20”芦山强烈地震遇难同胞。 王飞 摄

  满怀感恩心 北川助芦山

  4月27日7点40分,在北川县委广场上,人们早早来到这里。他们身着正装,胸戴白花。“呜……嘟……嘀……”8点02分,时间再次定格,防空警报、消防车警报、汽车喇叭齐鸣,行人止步,低头默哀。此时,曾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磨难的北川人民泪为芦山地震遇难同胞而流,心与灾区人民一起跳动。

  早上7点30分,北川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唐万明来到北川县委广场。“我们民政局今天来了20多个人,想来祭奠芦山地震遇难者,表达我们的深切悼念之情。”唐万明说。

  对于像唐万明这样的北川人来说,此刻,“感同身受”成为他们共同心情。

  4月20日正值周六,当他们获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后,不约而同地来到局里。“我们马上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并号召全县群众捐款捐物。”唐万明说,截至4月26日,北川县慈善总会接受社会捐款177万元,全县的捐款总数达281万元。

  在北川中学,全体学生聚集在操场上向遇难者默哀,校园里显得安静肃穆。人群中,一个瘦削的身影引人注目。他叫徐龙,今年18岁,是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汶川特大地震中,母亲遇难;去年,父亲因病去世。十多天前,徐龙请病假在家休养。得知芦山发生强震后,徐龙找到抢险救援队负责人,坚决请求去灾区参加救援。在抢险救灾现场,徐龙总是抢着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完全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

  “你身体不好,为什么还想去灾区救援?”

  “我能帮多少算多少,我们也曾遭受过大灾难,知道灾区群众需要我们。”默哀完毕,徐龙表情肃穆地告诉记者。

  在北川县委广场,提起这次救灾,北川县卫生局局长杨国兴感慨万千:“地震后半个小时,局办公楼就聚满了人,很多人主动要求参加救援队,我们抽调了20名医务人员。”杨国兴说,1个半小时,当地就组建了医疗救援队;当天12点30分,医疗队开赴灾区。

  在组建医疗队过程中,为参加医疗队,北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成平刚把妻子打好包的行李放在桌上:“这个救援队,我一定要参加!”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成平刚是北川县人民医院脑外科唯一的幸存者。

  “在灾区,医疗队队员奔走在一个又一个的帐篷病房里,他们尽最大努力,解除伤者之痛。”杨国兴说。(记者 邹俊川)

  映秀干部群众 哀悼遇难同胞

  4月27日上午7点30分,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广场上,开始陆陆续续聚集人群。人们默默低首、面容凝重。映秀镇的干部群众,将在这里哀悼“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逝去的同胞。

  8点整,广场上的人群已经手持黄色菊花,整齐地站好,现场是那样安静,也是那样沉重……这里的哀悼和追思,有着不一样的分量。

  早上7点左右,王志勇就来到了广场,前一天在得知镇上要为芦山地震遇难同胞举行哀悼仪式后,他第一个报了名。对于他来讲,五年前那场地震就是一场噩梦,记忆如此清晰而痛楚:15,是地震发生时他儿子的年龄,也是那场灾难中他失去亲人的数字。这个数字中,还包含了他的小女儿。“我在五年前的地震中失去了15位亲人,我最懂芦山地震灾区失去亲人的同胞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我就是雅安人,我们在一起。”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之后,王志勇成为了映秀镇第一批派往芦山支援的民兵。“地震发生时我们这里的震感很明显。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了解震中在哪里,我要去帮忙!”经历了汶川地震,支援过玉树地震后,在灾后救援方面,王志勇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次很顺利地被选入第一批前往灾区的救援队伍。“这次组织人员前往灾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去的人太多了!”映秀镇副镇长欧旨勇是救援队队长,据他介绍,民众想要尽一份力的热情十分高涨,而能够前往的人数又有限,在选拔人员的时候这位队长有些为难。“最后我们着重选拔年轻力壮且有救援经验的人过去。”广场上,救援队的不少成员都在,提起救援时最大的困难,他们都表示在物资的运送上。“去的人太多了,这使得交通压力很大,物资的运输就成了麻烦事。我们最擅长的就是搭帐篷,5个人3分钟就能搭建好一个,但就是没有足够的帐篷让我们搭。”在王志勇看来,各界人士应该理性救灾,把公共资源留给更专业的人士。

  8点02分,哀悼仪式正式开始,广场周围的所有汽车都鸣笛示意,广场上的近百名干部群众低头默哀。随后,前来哀悼的人们纷纷上前献上了手中的菊花,向这次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三鞠躬。

  哀悼活动结束,广场上的黄色菊花看起来那样醒目,也是那样温暖。(记者 唐泽文)

  “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东汽精神’”

  4月27日上午8点02分,东汽德阳八角新基地。警报响起、汽车鸣笛,参与“4·20”芦山强烈地震救援的东汽救援队队员全数到场,43位在重要关头帮助受灾群众抢跑生命、对抗饥渴、抵御焦虑的救援队员融入东汽全体干部职工默哀的队伍中,每个人都肃穆而立。

  这是一支最早赶赴灾区的救援队伍,他们用震后5分钟内的急速反应,给灾区带去了及时、科学有序的救援指导。三天内,东汽救援队在灾区检伤、救治轻伤、转移重伤共计400余人,心理辅导约400人。

  悼念仪式结束后,东汽医院院长陈兴华返回东汽医院,回归正常的工作岗位。这位东汽救援队医疗分队队长,凭着自己亲历“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清平“8·13”泥石流的经历,在灾区坚持开设心理专家门诊。“我是绵竹来的,‘5·12’震得还要凶哦,莫怕,不会一直这样的哈,生活会好起来的。”在思延乡和龙门乡的巡诊、义诊过程中,这句话成为陈兴华的“专家门诊”特效药,村民们渐渐围在他周围。陈兴华给村民们讲自己经历“5·12”的感受,讲曾经的灾区怎么重建,人们怎么过上新生活……就这样,这位耳鼻喉科的专业医师兼职开起的心理“专家门诊”,将有“明显焦虑”表现的数百名村民的情绪疏导平稳下来。

  而队员们也收获了来自灾区群众的感动。在思延乡,一到吃饭的时间,村民们执意端着热乎乎的饭菜先送到救援队员面前。在龙门乡王家村,因为找不出用什么方式报答,质朴的王家村村民用自己的方式慰问东汽救援队员。“真的感动,他们身在大灾大难中还反过来慰问我们。”返程之前,有一位灾区群众说了一句话,被东汽救援队队长唐坤福铭记在心里——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东汽精神’。”(记者 冉倩婷)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8日 07:5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