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在抗震中学做合格公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中,公民意识仍在勃发与流动。但应该看到,理解公民意识、公民精神与公民责任,应该是多角度的、立体的,而不能单向度的、片面的,目前,必须考虑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学做合格公民?

  做合格公民,在一些时候应该节制激情。雅安发生地震,同胞伤亡惨重,不少人在悲伤之余,按捺不住冲动,迫切希望前去震区贡献力量。精神可嘉,但此时前去显然不妥,如果过多的社会车辆涌入,留给专业救援队伍的生命通道就会拥挤,导致救援延宕,志愿者本想救人结果却添“堵”,可谓好心做了坏事,实不可取。

  做合格公民,应该坚守职业伦理。有学者提醒去雅安的记者应注意一些事项,比如“别拍摄残缺身体等过于惨烈的画面”“遵循知情同意、最小伤害等伦理规范”“绝不因采访给救灾添乱(如进手术室)”“别让孩子反复讲述父母伤亡”等等,这些提醒是及时的更是中肯的,颇有针对性。

  做合格公民,就不应该享受特权。一碗米粥,一袋咸菜,这是李克强总理4月21日的早餐。李克强前去震区指导救援,他的身份是总理,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公民。有的志愿者、媒体从业者前去震区,充满着优越感,有意无意地要求享有特权,这就进入了认知误区,公民的一大精髓就是平等,不能因为自己身份特殊就要求特权,更不能因为是志愿者或支援者就提要求、要条件。

  公民,是两个平凡的字眼,却并不容易做到。学做合格公民,多涵养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和公民责任,在抗震救灾乃至更多的领域,我们才能更从容。(王石川)  

  民房应有强制抗震标准

  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发生后,一震就倒的房屋是“幕后凶手”。但农村的很多房子几乎没有抗震能力,事后散落一地、造成伤害的竹木、砖瓦就是证据。这是因为好多房子可能就没有抗震设计。

  早在2010年,国务院曾发布“防震减灾工作意见”,表明了“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的意图,比如村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要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引导农民建房时采取科学防震措施,培训农村建筑工匠。但这些措施过于笼统,并且不具备强制性。

  几次令国人同悲的地震,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是时候彻底排查农村地区房屋安全问题了,或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否则,等下一次地震发生时,还会有无辜的生命因此离开你我。还要为农村地区建房造屋,设立一个强制性抗震标准,这样才能最大化避免灾难的伤痛。(赵查理)  

  坑人涵洞需要尽快整修

  据报道,在北京大兴区长丰园附近的芦花路上,有一个二三百米长的铁路涵洞,涵洞内的道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则积水泥泞,涵洞内也没有任何照明设施,过往车辆、行人苦不堪言。居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芦花路的问题,却迟迟等不来好消息。为什么涵洞成了没人爱没人疼的“孩子”?这或许与涵洞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铁路涵洞的南侧属于大兴区,北侧属于丰台区,而涵洞属于铁路部门还是哪个区,却让外人难以理清。

  虽然涵洞跨界,但市民出行无界。这样坑人的涵洞,不尽快整修,苦的是普通老百姓——记者亲历发现,涵洞内,三轮车、摩托车在黑暗的车流中穿梭,十分危险。希望和涵洞搭界的部门,联合商议个办法,早日把这个涵洞的整修任务认领回去。(赵华夏)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8日 11:47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徐逍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