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当好医学救援“国家队”

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月28日上午,第三军医大学医疗队来到距离芦山县城10余公里的清仁乡,为这个安置点上的200余名受灾群众开展巡诊和卫生防疫工作。

  由于近期震区气温变化较大,一些体质弱的群众患上了感冒等疾病。医疗队专家姚元章教授一边巡诊开药,一边叮嘱群众:“要注意帐篷里的通风,少吃生冷食物,水一定要烧开再喝……”

  一上午时间,姚教授和5名队员挨个帐篷进行巡诊,另一组卫生防疫小分队则对安置点的厕所、垃圾堆等进行“消杀灭”。杜全印教授拿着《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知识手册》,一边分发一边向群众讲解安全用水知识;其他几位卫生防疫队员还在居住点帐篷外张贴了《震后卫生防疫知识画报》。

  杜教授告诉记者,之所以把工作做得这么细,是因为队员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国家队”意识。他们中的多数人参加过汶川、玉树或彝良抗震救灾,有的还远赴秘鲁、澳大利亚参加多国医学救援联合作业,可谓身经百战。

  在杜教授的叙述中,记者的思绪又被拉回到8天前的那一刻。震后仅仅两小时,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国家级应急医疗队36名队员组成的先遣分队火速出动;之后不到一个小时,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医疗分队沿成渝高速一路疾驰,目标直指芦山。

  傍晚时分,先遣分队眼看就要到达芦山境内,前方道路忽然变得异常拥堵,车队动弹不得。带队领导果断决定,徒步进入芦山!当晚20时20分,第一批队员抵达芦山县城,成为首支进入震中的省外医疗队。随后,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共计147名医疗队员,带着救护车、野战手术车等31台救援车辆装备开进芦山。

  医疗队一边就地救援,一边主动收集信息,决定兵分六路,赶赴灾情最重的地区展开救援。到达震区短短20小时后,各分队就分布在“一市三县六点”,抢占了“有利地形”,为最大限度提高医疗救援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鉴于地震灾害致伤的特点,医疗队此次共抽调了骨科、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的上百位专家赶赴灾区救援。同时,带来了全军第一台医学检验车、X光车、野战手术车,并根据灾后疾病发病规律和季节等特点,携带了高血压、呼吸疾病等方面的大量药品。

  搭建帐篷、开设门诊、收治伤员、分诊后送、进村入户……截至4月27日,医疗队在6个点位上累计接诊6876人次,巡诊26139人次,收治104人,开展手术201台次。

  据悉,今天上午,新桥医院还与宝兴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技术帮带协议。医疗队前线总指挥、第三军医大学副政委杨清仁说:“我们将发挥人才、医疗、科研等方面优势,为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全方位支持,为灾区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9日 06:00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