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慈善失去信任也就失去一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据媒体报道,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得知四川芦山地震消息后,来到南通市红十字会捐款,将两年来磨刀积攒的2224枚硬币,共计1966.2元全部捐给灾区。另有南京的一位90岁老人冯德孚,把4000元寿宴钱捐了出来。网友感动不已,并且喊出:“请相关机构一定要对得起老人的血汗钱。”

  雅安地震后,针对红十字会号召捐款的呼声,一些持异议的网友,用一个个“滚”字道出其中无尽的意味。对红十字会这样的机构而言,“信任”是无价之宝,失去信任相当于失去一切。

  我们从不否认传统慈善机构的巨大影响力和现实作用。灾害冲击过后,红十字会在救援过程中确实做出了贡献。然而,诸如“郭美美事件”对红十字会信誉造成的伤害,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心有余愤。

  4月22日,体育明星林丹和谢杏芳夫妇在芦山县民政局外现场捐出220万善款。林丹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每一分钱每一件物品都可以实实在在地落到灾民同胞的手上。”此话引起强烈呼应,网友最热切的声音是:“如果想让我捐,我只想把捐的钱物直接送到灾民手里。”

  一语道破慈善机构存在的信任危机。

  只是,现实层面让我们看到,公众想把钱物直接捐给受灾群众,渠道欠缺,难度太大。慈善机构的功能是接受捐赠和施予救助,其性质决定了存在的必要性。

  最近,各界力挺壹基金,甚至将红十字会和壹基金收到的善款作比较。壹基金在灾后表现抢眼,成为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较为重要的捐款渠道。而中国红十字会在“无情的竞争”中处在尴尬的境地。这从侧面反衬出壹基金的过人之处,其运作模式值得红十字会研究。

  在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的年代,“糊涂账”模式注定走不远。如壹基金这类民间慈善机构的崛起充分说明,红十字会过去的那一套已经不合时宜。作为慈善机构,要看清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认清形势。所募集财物来源和数目、管理成本、款物去处,等等,应该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用透明赢得信任。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1日 15: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