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 焦金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员的管理教育,切实发挥他们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党建工作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相当数量的非公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即使已经建立了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其战斗堡垒作用也不明显。

2、非公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热心,不支持,担心企业党组织与其争权。

3、非公企业中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组织观念薄弱,没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因工作流动性大,非公企业中组织关系揣在口袋里的“口袋党员”、不愿暴露身份的“隐形党员”和不参加组织活动的“档案党员”非常普遍。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

有相当部分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尽人意。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地位尴尬。非公企业大部分是独资或家族性质的企业,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的安排,无法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很明确,企业内部的各类活动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的水平来考量。而由于企业党组织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无法量化,因此,企业在管理体制、工作架构、劳资关系等方面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很小,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被“边缘化”。

2、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无法保证。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大量产业工人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向非公企业不断集中,由于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开放性和市场化的特点,企业主可以随时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员工,致使党员就业岗位不稳定、流动频繁,一些党组织甚至因为党员流动造成了“今年建、明年撤”的局面,因此,无法对党员队伍进行正常的教育培训,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3、党员自身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党员还没有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对党的现行政策理解不透,党员的地位、作用因受雇佣关系的支配而认识不清;有些党员存在严重的雇佣思想,一心只想打工赚钱,缺乏责任感。这些党员难以将自己的个人目标跟党的理想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4、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工作经费,缺少切实可行的党员管理制度,其教育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党组织是加强非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点多、面广、党员分布不均的特点,可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来建立企业党组织。企业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建立独立党支部;企业正式党员不足3名,按行业相似、地点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暂无条件建立党支部的,采取挂靠村或站、所党支部。通过以上三种模式,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覆盖面。实践说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选拔配备好企业支部书记。一是严格任职条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配备原则上要求政治坚定,党性较强,熟悉党建工作业务,热心党建工作;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思路开阔,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和生产技能。二是优化队伍结构,根据任职条件,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支部书记进行分析排队,综合年龄、文化和能力等情况,留住年轻、素质好的书记,转行年龄大、能力弱、不适应企业工作的同志,选拔一批年轻党员充实队伍,不断调优企业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

2、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针对个别党员认为“在非公企业工作就是为老板打工”的误解,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走出思想意识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在非公企业工作同样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因为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非公企业发展壮大,既可为国家上缴税金,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回馈社会,发展公益事业。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为企业增效,为党旗增辉”,这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也是新时期非公企业党员先进性的体现。

3、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在对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上要具有多样性。要根据“小型、业余、分散”的原则,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努力在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教育效果上下功夫。坚持“企业需要、企业主理解、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原则,围绕促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在教育载体的设计上,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特点来确定主题,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10: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