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告诉我们什么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雅安“震后1小时,临时指挥部成立;震后2小时,开始布置的任务”;“震后仅5小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灾区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在第一时间,“雅安全市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近5万名党员立即行动,一支支突击队、抢险队冲在最前面”。面对这次抗震救灾中的“速度奇迹”,让我们感动之余,更加深切感受到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深情厚意。

  “关键时刻,群众还是看党员”。无论是1998年的洪灾,还是汶川、玉树之灾,直到今天的雅安地震,“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这是从未改变的场景”。急难险重关头,党员之所以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这是因为党在长期执政中始终坚持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一个党员若是对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危难关头可能考虑自身多一些,灾难当中可能就难以挺身而出,抢险救人就会慢人一拍。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灾袭来,生死时速。正是有了对党的宗旨的时刻铭记,有了人民至上的清醒认识,在救援的“第一时间”党旗才会高高扬起。

  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这表明党、群之间不离不弃才能勃发生机,鱼水相依才能生生不息。从淮海战役中543万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到党的十八报告中145次提到“人民”,这无不表明我们党始终依靠群众、日益深深植根于群众。今年伊始,为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上下深入改进转作风,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实践不断证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雅安地震最危险时刻已经过去。争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接下来的家园重建、心理救治、恢复生产、重铸信心等各项繁重工作中,只有继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业绩,续写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新史诗。(陈国栋)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11:17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学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