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感受雅安:坚强与温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20地震发生后,本报记者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雅安芦山、宝兴、天全等地进行采访,目睹了地震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灾难,感受了受灾群众的坚强与质朴,见证了大灾面前有大爱的感人场面。

  灾难中,我们感受爱的力量

  4月21日11时30分,记者乘坐的飞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从这一刻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便成为记者今生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一路行来,记者看到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支持,同时也感受着灾区群众的感恩与坚强。

  在高速公路上飞速疾驰,在落石不断的山路上蹒跚前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护车、救援物资运输车上,“与灾区人民同在”总是最常见的标语。与此呼应的,则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当地群众、孩子们手举的“灾区人民感谢您”。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无言,却有力。

  4月22日凌晨1时,芦山县城下起了小雨,大街上排起了长队。原来,顶新集团给灾区送来了数车方便面,志愿者现场烧起了热水,给排队的群众挨个泡起方便面。

  宝兴县灵关镇是受灾最严重的灾区之一。青衣江畔的灵关中学里,集中安置着3000多受灾群众。

  4月23日傍晚,灵关中学搭建的临时食堂内一片忙碌。“大家都受了灾,没吃的了,我们有,当然得拿出来。人家不远万里来冒险帮助我们,我们拿出点吃的还不应该?”正在炒菜的灵关镇受灾群众岳莲香说。

  4月24日下午,灵关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岳惠忙着在一张白纸上设计一个“木立方”。原来她正在心理援助志愿者帮助下设计将来的房屋。“我们一定会重建家园。”岳惠稚嫩的声音中透着坚强。

  灾难中,我们体味宝贵成长

  汶川到芦山到底有多远?85公里,1804天。许多人关注,在抗震救灾方面,相较于汶川,此次芦山进步在哪里?

  郭阿姨是宝兴县灵关镇上一家杂货店的老板娘,地震中她家店面的墙体被震裂。但震后第四天,这里已经再次开门营业。郭阿姨告诉记者,汶川大地震后,这里的人们普遍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新房子都盖得很结实,“这也是为什么镇上房屋垮塌相对较少的原因”。

  中小学校是防震减灾的重点。在宝兴县河口村,刚上小学的陈慧萍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后,他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防灾演练。而在天全中学,一位姓高的副校长表示,4月18日上午这里还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练。当40多个小时后地震真的来临,学生们并未惊慌,而是在90秒内就全部集中到了操场,“没有一位同学受伤”。

  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地震发生后,如何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支援灾区,考验着救援体系的整体协调与配合能力。

  4月22日下午,记者通过省道210线赶往宝兴县。210线是出入宝兴的关键通道,该路蜿蜒曲折,沿途悬崖峭壁,行进途中多次遇到塌方,滑坡滚落的巨石横在路中间,不时堵车严重。

  宝兴县长马军告诉记者,为保障灾区救援物资和医疗救护车通行,当地立刻决定对省道210线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并统一单边通行。此后,救援物资开始大规模进入一度成为“孤岛”的宝兴。

  在交通管理方面,相较汶川,此次抗震无疑有了更多经验。“虽然灾情严重,但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的慌乱相比,这次情况好得多,人们很快就从惊悸中恢复过来,展开及时的自救互助。哪怕只能搬几块砖头,人们也毫不犹豫地参与救援。”在这次地震中救出两人的志愿者李英俊告诉记者。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在苦难中成长。虽然沉重,却令人欣慰。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5日 14:22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