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时期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江苏师范大学 张诗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作为祖国伟大复兴的旗帜,高校的党员队伍建设一直是各级党组织关心的重点。笔者不才,近日有幸一睹高校党建的风采,欣慰之余也有些许思考。

一、入党机制改革

新时代新环境下的高校党课教育、党员培养已逐渐摆脱过去流于形式的弊病,这是值得欣慰的。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不仅是高校的党员培养,各地的入党机制大都流于表面。尽管面临着大量而繁琐的知识和较高的觉悟要求,但是这是一个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而各地高校的党员培养程序大多以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指标,这显然不能满足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与新时期对党员群体总体更高的期望背道而驰。

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高校的党员培养机制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难以准确全面评价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而是在学习成绩之余,同时关注一个同学的德育成绩,并且与之配套实施的民主投票机制,也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吻合,能够较全面地评价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素养。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现有机制仍然难以解决一些问题。入党机制尽管关注同学们大学以来的总体学习和德育成绩,却很难形成长期而有效的监督。而这就造成了同学们往往只关注对成绩的提升,而对党员的其他素质不予重视,只是在考察时采取临时突击的手段,这就会导致考察成绩与学生真实情况的不符。因此我建议高校以后需要采取长期跟踪调查机制,尽管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但既是对上级党组乃至地方党组负责,也为督促学生们更好地自我鞭策和进步树立了标杆。

二、党员教育机制改革

如今的党员教育机制,一般由各学院党委负责,请来校级、院级领导以讲座的形式为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做报告。同学们在认真学习之后,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向学院进行反馈,以此形成互动。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方式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有助于从思想上、用领导们的以身作则来给同学们树立榜样,并且授课的内容也并不枯燥乏味,深刻反映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

然而,我们也要承认,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很难从根本上给同学们带来触动。同学们往往是上课时认真做笔记,下课了便将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很难长久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有效地影响。

对于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我们必须要先明白一点:这种教育不同于高校学理性教育,这种教育是以实践为绝对导向的。换句话说,高校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不在于授课的内容本身,而在于如何在实践上影响学生。因此,其应当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导向。

我们应当提倡以实践为主,教育为辅的党员教育机制。如何贯彻党员教育的实践性导向?我认为,应当加强各学院党委与班级党支部之间的联系,给予这些入党积极分子一定的使命,比如担任一定的班级职务,或者赋予其一定的义务,让其在实践中慢慢领悟一个党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作一种荣誉。要知道,党员应当时刻与义务相挂钩,一个合格的党员应当更多地履行义务,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责无旁贷。这种实践性教育比起知识性教育,更贴近党员的实质,让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对党员的权利义务有大致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点,当代高校党员教育更多地是“一次性”教育,即一次过关,再不过问,颇有些入党门槛的意味。然而,党员教育实际上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其注重的绝对不仅仅是一时的传播,而是持续性地检验,包括考察、测评等等。没有严格的长期教育机制,我们很难保证党员在入党后会自觉以党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便是如今高校党建的弊病之所在。

针对这一点,其实应当结合上述“实践性教育”的理念,减少那些无谓的形式主义,适当借鉴企业的考评制度,以党员的实际行动来检验其是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老师、学院尽应尽的责任,适当辅以书面考察,但不必多。如此便有助于对党员的长期督促。大学短短四年,如果高校能尽好自己的培养责任,对于这些学生党员未来的发展亦是有着莫大的益处,同时加强了学院与各班级之间的联系,减少了管理中信息缺失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加强党员与群众的交流

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即使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这是党员的义务之一。而如今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党员神秘化的现象,即一旦一个同学入党,周围同学便开始不自觉地疏远他的现象。这与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误解有关,同时更要引以为戒的是,这是高校党员长期脱离群众的结果。党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这本身没错,但是如果将自己视作与周围同学不一样的群体,那便会带来灾难。党员同样也是人,绝对不应该犯脱离群众的错误,不应当将党员与周围同学相分离,即使入党也仍然是广大同学中的一员,没有特殊性。

对此,应当注重两点教育:其一,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联系同学老师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自身的使命,同时勉励其戒骄戒躁,杜绝特殊化;其二,加强对同学的宣传,为学生党员“揭开面纱”,帮助他们更好地重新融入学生群体中去,为同学和学校做更多的贡献,同时也令他们得以在奉献中收获经验,收获成长,为将来踏入社会提供基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10:4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