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妈 对不起 我救灾去了”

——记参加芦山地震救援的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朱成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是回去陪伴病危的母亲,还是留在灾区抢救伤员?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医生朱成明面临着十分痛苦的选择。

  朱成明今年35岁,是雅安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他在芦山地震发生后一个小时,被派往芦山县抢救伤员。在他接受这一任务时,很多同事还不知道,他的母亲因严重心肌缺血和胰腺炎,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地震发生时,朱成明将一对两岁的双胞胎儿女抱到洗手间避险,又简单治疗了在避险时摔伤肩膀的岳母。随后,他搭乘楼下保安的摩托车,赶回雅安市人民医院,路上仅用了两分钟。

  在这家雅安市最好的医院,住院病人十分多。朱成明一人就负责了20多个病人的治疗。他清楚,如此危急的情况下,那些脑外伤的病人极有可能发生意外,身为主治医生,他必须回医院查看。

  果然,医院里乱成一团,一些惊慌失措的家属抛下病人就跑出去避险了。他收治的一位病人摔到了床下,朱成明把病人抱回床上,拉起护栏把病人安顿好。与此同时,雅安市区的伤员已经陆续送到了医院。

  朱成明和同事们赶到一楼门诊部参与救治伤员。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92岁的老人,从腿骨骨折到颅脑损伤,朱成明在半个多小时内,完成了5名轻重伤员的救治。

  9时许,朱成明受命加入医院组织的救治队伍,准备赶赴芦山县人民医院增援。情况太紧急,朱成明没想太多就上了救护车,直到救护车开上了通往芦山的飞石不断的公路,朱成明才想起给住院的母亲打电话,而此时电话根本无法拨通。

  朱成明说,他当时并不太担心。因为他的哥哥和两个侄子都在医院陪母亲,他的妻子也在医院工作。

  急救车在不断塌方的路上飞奔,沿途,大批车辆和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向灾区挺进。当时的情景让朱成明感动,“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在驰援灾区,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救人!”

  20日10时30分,急救车辗转经荥经县、天全县,终于赶到了芦山县人民医院。医院大楼背后的院子里,成了芦山县最大的临时救治点。

  当时,朱成明的身边充斥着伤员痛苦的呻吟声、家属失去亲人的痛哭声,以及急救车的呼啸声,现场有几百上千人需要救治。“我一生中从来没一下子处理过那么多伤员。”他回忆说。

  在现场,朱成明主要负责伤口处理。从跳下急救车的那一刻起,他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累了,就在收治伤员的间隙,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到4月21日9时,朱成明一个人共收治了大约100名伤员。

  在这期间,朱成明差点失去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地震发生后,医院开始将病人疏散到较安全的空旷场地。当天下午4点多,受到惊吓的朱成明的母亲突发心脏骤停,经过在场医生的全力抢救,终于恢复了心跳和呼吸。可是,刚刚转运出去不到100米,朱成明母亲的心脏再次骤停。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只好在半路上紧急开展心肺复苏。所幸,心脏再次恢复了跳动。

  同事们在抢救朱成明母亲的时候,朱成明则正在芦山紧急抢救地震伤员。他忙着为伤员包扎伤口,以至于无暇接听家人、同事拨过来的告急电话。直到晚上7时左右,他才接听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朱成明心急如焚。这位神经外科的硕士深知,两次心脏骤停意味着什么,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情况,他可能永远见不到老母亲了。

  电话里,心内科主任张海波告诉他:“目前情况不是很好,你赶快回来,我只能尽量保住你们见最后一面的机会。”朱成明焦急万分,但抢救现场太需要医生,他想先考虑一下什么时候回去。“可是,还没考虑好,伤员又送来了。”朱成明说,“我只得继续抢救眼前的伤员。”他一直忙到凌晨1时,伤员渐渐少了。朱成明从几十个未接来电中,找到张海波的电话拨过去,了解母亲的病情。

  直到4月21日上午9时,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处置好伤员后,朱成明才跟随急救车转送一名重伤员回到了雅安。一路上,疲劳的朱成明来不及休息,仍然紧张地监护着病人。

  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抢救,21日中午,朱成明母亲的病情暂时趋于稳定,已经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的朱成明,终于来到了母亲的病床前。

  “妈,对不起,我救灾去了,没回来看您。”朱成明看着靠机器维持呼吸的母亲,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听到儿子的声音后,插着呼吸管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眨了眨眼。

  与母亲短暂相聚了10多分钟后,朱成明又回到自己的科室了解病人情况。22日一早,还来不及跟母亲、妻子和孩子告别,朱成明又坐上了急救车,再次赶往宝兴县。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讲,两次重要关头他都不回来看望母亲,我很不理解他。”张海波说,“但作为一名医生,我知道,他是在尽一名医生的职责。因为医生会重视每一条生命,无论生命是家人的还是普通伤病员的。”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04: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