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定位为我们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提出要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总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转型的价值追求,是党60余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方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保驾护航。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

  理解和诠释法治价值观,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结合起来。

  法律至上是法治价值观的首要要求。法律至上要求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即已建立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它意味着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要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严格执行法律以制止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行为。通过认真实施法律、加强法律监督来确立法治的公信力。法治价值观要求至上的法律必须为“良法”。即良法之治。良法,即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的,体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与意志的法律。法律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要求,不能超出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超前立法,也不能不顾生产力的发展而滞后立法;法律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为广大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利提供条件,旨在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应当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系合理,内在协调,能实现法自身的科学发展。

  法治价值观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在于通过法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法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法治价值观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衡量社会主义法治的终极标准是能否有效保障人民权利、回应人民诉求、满足人民期待。防止权力滥用、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法治价值观的基本蕴涵,也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权力之间必须实现分工与制约。这是法治的重要原则。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建立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的权力架构。权力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接受法律的监督。权力行使是一种责任,怠于行使或滥用职权,都是失职渎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权力受到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法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

  法治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必然,是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

  我国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法治确立为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十八大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从“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出发而提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确认、运行规则、责任追究都仰赖法律制度及其实施。通过法治实现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有效实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的途径。法治是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先进文化为法治提供伦理与精神的基础。法治与先进文化价值同向,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没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为支撑,只是“沙滩上的城堡”,是美丽的空中楼阁。从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出发,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是势所当然。

  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转型的价值追求,是现代国家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怎样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是党一直在思考和从事的事业。总结60余年来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新形势下,党要率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必须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核心价值观,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借鉴域外文明与传承中国文化、人类共同文明与中国特色国情有机统一起来。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层面价值观存在交织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法治贯穿于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中,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保证,而法治践行仰赖后者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石、文化底蕴和社会氛围。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守护神,通过惩治不符合个人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提供价值导向功能,而法治践行有赖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提供守法意识的土壤和规则实施的道德基础。法治同自由、平等、公正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缺乏法治的自由是无限度的自由,社会将陷入“丛林法则”的无序。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内在地蕴涵着平等和公正。通过法治的强有力保障才能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让人人享有公平正义的阳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通过法治来实现。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也是法治梦。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要求我们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凝聚中国法治力量,方能实现法治中国梦。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法治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法治规律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宪法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具有一致性。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新形势下,依法执政必须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依法执政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即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推动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协调统筹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必须既要重视顶层设计,也要重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法治建设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需要专门的法律技巧,需要纵向地分析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方位,横向地参考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并紧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盘考虑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普遍尊崇的法治价值追求的总和,而法治文化是法治精神普遍化实践和实现的结果。近现代法治发源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发展到现在已经历数百年历史,其法治文明有益因素应当为我们借鉴学习。中华古代法制文明中存在诸多有益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比如德主刑辅、礼法共治、息讼止争等,均值得我们今天细加分析借鉴,要看得起、不自大、善梳理、勤学习、勇扬弃。积极培植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决非一日之功,既不能统统照搬、全盘抄袭,也不能以邻为壑、逢西必反,而要坚持拿来主义,善于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努力传承中华古代法制文明,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法治建设经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法治文化的自强。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让法治软实力发挥力量,成为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法治是一种软实力,力量的发生在于法律得到普遍的信仰和遵守。法治力量不仅仅在于惩治、规范,更在于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公民的内心信仰和行为准则。任何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违反法律应当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法治因实施而生公信力,因公信力而产生强大的力量。法治的力量还在于亲和力。法治亲和力在于人们坚信法治、坚持依法办事,不再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法治软实力的产生还要求激发公民守法意识。伴随市场经济而涌入的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产生混乱,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标准丧失基本准则,一些行业、领域、地方存在不以荣为荣,反以耻为荣,不以守法为荣,反以违法为荣的道德倒错现象。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小悦悦事件、“潜规则”问题,等等。必须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推动全民守法意识的确立。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需要将法治融入核心价值体系协同推进,传递释放正能量。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界定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三足鼎立,一体同向,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践行法治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而将法治纳入核心价值体系一体建设、协同推进则能实现相互促进,达到整体最优。唯有坚定法治道路,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只有系统性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能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蒋熙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06:1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许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