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信息化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江苏中国药科大学 柯志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总结新经验,对当前和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创新要求。

在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会议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强调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这为党员教育工作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同志说过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希望。江泽民同志也曾说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在信息化形势下,作为党和国家关注、关心和关爱的青年学子,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青年代表的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身为80后、90后的学生党员是思想极其活跃的一代,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度较高,对传统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在信息化新形势下,信息传播手段、方式和渠道日益多元化,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成为了思想交锋、舆论争夺的重要阵地,也为党员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资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信息化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也必须加入新的思路。

一、党中央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平台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党的工作方式必须要有所创新。党中央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切实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现代信息传媒,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服务。适应信息化、社会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组部在整合远程教育、手机信息系统、12371咨询电话等多项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员教育中心,探索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新方法、新渠道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也为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指导平台。

二、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平台的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遇到了信息化和社会化的新挑战,需要在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改革创新。当前,互联网已开始普及,各级党组织部门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手机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组织部门可利用它实时地进行教育和信息共享等工作。学生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为他们的发展成才服务。利用信息化实施党务公开一方面使党的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多媒体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资源的不断丰富,论坛,微博,聊天工具等也成为党员教育的工具。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相对于文字的宣传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优化载体,可以将党的思想理论通过演讲、辩论、采访、故事等方式,通过文字、音像加深印象。多媒体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育工作。

四、学生党员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学生党员应该积极利用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提供的信息资源,例如党员教育网站、电视栏目(频道)、手机信息系统(手机报)、远程教育平台等现代传媒,采用在线学习、 互动交流、移动上网等新形式,努力增强学习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党员教育管理好的地方,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大,群众的热情高、干劲足,党的领导体现得就充分。只有切实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通过及时的调整充实,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对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政治理想、坚定政治信仰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未来的五年到十年间,对于每个青年学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党员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青春焕发出更绚丽的风采,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14: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