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应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思考

贵州遵义县龙坑镇人民政府 文绍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永葆党的“纯洁性”越来越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首位意识。唯有广大基层党员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思考,才能保证党在基层的正确思想践线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循和应具备的工作作风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用人观,会让更多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人站出来,以忘我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实事求是的识人观,会让更多的阳奉阴违的人没有市场,让更多实实在在的人工作的环境里感受“思想的纯洁”;实事求是的价值观,会让更多的党员干部追求真理,不做愧对历史和人民的贪官污吏和害群之马。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在镇乡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在理论学习、世界观改造和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实事求是,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关系民生大事和社会稳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本来面貌,真实情况、基本规律,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推动好社会的科学发展,指导好“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好有利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纯洁、小康、幸福”活动。

我们在基层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有的同志背离了客观实际,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表现在工作中对单位的情况若明若暗,平时自我感觉良好,待到问题一出才大吃一惊;有的脱离客观实际,凭想当然决策,决定问题,导致在工作中行不通,不得不朝令夕改,招致广大群众对基层组织有抱怨;有的喜欢搞虚套子、花架子、善做表面文章和杀鸡取蛋、急功近利走极端,诸如种种情况的出现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不相统一。对策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应努力做到三要:一要学习唯物辩证法。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跳出繁杂的应酬圈子,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哲学著作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选集,特别是对《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著作要精读,以此打牢哲学功底。二要加大世界观改造,打牢思想基础。世界观改造是一个带根本性、共同性的问题,不仅各阶层的人员要改造,就广大农村而言,在县、镇具体工作实践中,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继续改造,改造思想就必须细心来考察自己、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因此思想改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使自己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好当官为什么,掌权为什么,工作图什么的问题。三要深入研究,注重在实践中锤炼。党员干部要想掌握工作的发言权、主动权,对群众想法和愿望做到亲知、细知、真知、深知,把工作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真知灼见上。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反映,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各项工作及任务的落实情况,从而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减少和避免工作指导上的失误与偏差。

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用两分法看人看事,防止和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绝对化

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往往使工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正确判断形势、抓好工作落实的一个主要障碍。对策之二:解决这一问题,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有些党员干部,一事当前,往往只盯住某方面,而不自觉地忽略另一方面,缺乏用两分法的观点看人看事。在工作中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领导总结工作讲成绩多,查问题少;有的单位被树为典型,什么都好,一俊遮百丑;有的单位或个人出了问题时,往往容易以偏概全(把这个单位或这个干部“看死、看扁”,很长时间内也改变不了差的印象。别人做错一件事或说错一句话,就要求同志要做对99件事或说对99句好听话,也难改不良印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棒子的死人”的做法,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基层组织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的“思想纯洁不纯洁”的问题,如果干事的干部怕出事,感到压力大;说真话的同志搞得天天闭门思过,远离事非,悄然脱离组织的温暖,而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去觉察和关心,党员干部“积极思想的流失”同样会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就其不可望发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而造成的。实践证明,只有用两分法、全面、历史的看问题,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由于我们对这一点在思想认识上比较明确,因而在工作上也就比较自觉。其二,要注意用转化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绝对化。矛盾双方依照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这是一分为二观点中一个重要思想。我们看问题,必须注意到可能发生的变化,比如:城乡接合部要发展,大量的征地拆迁中会遇到群众这样那样的要求,不断的上访,看起来是小问题,若是我们漠不关心,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这是小与大的转化。不把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做扎实,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结果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这是发展中快与慢的转化。因此,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责任,在于政通人和。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其三,要注重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效果的统一。前几年,基层党组织存在服务不到位,群众生活收入低,生活环境差,结果,群众怨声载道。有的领导干部上任后,急于出成果,挖空家底,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没有达到真正改善民生的目的。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有的把“花花点子”当作水平,把“虚套子”视为政绩,这种形式上的好大喜功,搞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依据客观实际确立工作形式,切实把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效果结合起来。使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推动经济社会增比进位突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强组织、增活力、抓服务、促发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明确主题,结合实际找准载体,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前进,防止和克服基层报喜藏忧

只有各级领导干部讲真话、办实事、报实情、求实效,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会得到坚持和发扬,党的干部队伍身上流淌的血液才会真正“纯洁”。然而,现在有些地方的发展令人堪忧。单位的领导对单位中发生的问题,不能真正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有的隐情不报,或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敢批评和处理。对问题是敢于揭露,严肃处理,还是掩掩盖盖,马虎应付,这是检验党员干部的党性强弱的分水岭、试金石。比如,对干部管理“拿工资不上班”、“有关系无能上”、“怕得罪半睁眼”等现象,各级领导干部若是不善于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不敢抓,矛盾就会越积越多,隐患必然越积越深,群众的眼睛看到的不公现象就会演变成不稳定、不和谐的音符。反之,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揭短亮丑,问题就解决得越快、越彻底,基层组织的活力就会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就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开足马力前进。针对以上问题,对策之三:要形成敢于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良好风气,必须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从上下两个方面努力。从基层党(工)委和党(总)支部来说,第一书记要抓,要以高度的党性观念和负责精神对待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敢揭敢抓不护短;从上上级来说,就要端正思想路线,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人看事,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造敢于正视矛盾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氛围。要达到这一目标:第一,对敢于正视矛盾、勇于汇报实情的单位,不要过多指责,要肯定他们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与作风,并同他们一道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要做到“揭短”与“改短”的统一,言行一致。做事最忌坐而论道,揭“短”与改“短”也一样,如果只揭“短”亮“丑”,而不在实际行动中改掉它,那充其量也是一个口头革命派。因此,领导在通过“支部晋级”、“党员晋星”的方式评价下属工作时,不仅要看揭“短”如何,更要看他改“短”改得如何。这是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后“整改提高晋位升级”阶段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对那些只讲成绩,不讲或少讲问题的单位和干部,要提醒他们注意可能潜藏的问题。第三,要敢于正视问题,改正问题,善抓问题,为盯着薄弱环节抓工作的党员干部撑腰。对坚持原则,敢抓善管,工作负责的干部,要表扬,要重用,以弘扬正气、祛邪乎。

只有这样,党的“纯洁性”建设才会在“实事求是”的风气中发扬;也唯有如此,党的肌体才会更健康和更具“纯洁性”;唯体恤民情如更衣者寒,党的事业才能更加的兴旺和发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才会对党的建设更加满意,并持欢迎的态度,赢得党心民心。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17:1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