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沈谨: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冲锋在前 是我一生的荣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第一线,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和抗震救灾与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等过程中,不负重托,勇挑重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以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组织和同志们的肯定。他,就是江苏省宿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沈谨。

  业务精湛,勇于创新

  医生之本,德术并举。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劝学解》中讲道: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者,沈谨同志的理解是勤奋、勤劳和勤勉。

  从事预防医学以来,沈谨同志始终集中精力钻研业务,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习惯,广泛阅读专业医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自学专业英语与电脑基础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与新动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断拓宽视野,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

  近年来他多次参加了由省卫生厅举办国家继续医学培训项目如“现场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培训班系统学习,多次参加省级业务学术交流。他积极组织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活动,亲自参加授课,提高了基层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接参与处理了我市多起重大传染病疫情以及氯气泄漏、毒鼠强中毒、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每次都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为政府领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2000年沈谨同志被市委知识分子工作组确定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05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市“135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近年他在省以上刊物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近20篇,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主持和参加省级课题三项,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尽我责任,为民解忧

  1980年,25岁的沈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原淮阴地区防疫站寄防科工作,1983年调到了当时的宿迁县卫生防疫站。那时候,贫穷的宿迁卫生条件差,由于缺乏防蚊设备,疟疾发病率高达50%。为了消灭这种地方性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让乡亲们不再被疟疾折磨,年轻的沈谨点灯熬油,对宿迁此前10年疟疾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细致到每村每户每人的疫情病史,这给随后开展的疟疾防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让防疫人员有迹可循,不走弯路,不留死角。

  沈谨的资料并非纸上谈兵,那一年,他的足迹遍布宿迁县31个乡镇。为了给农村社员查病送药,单位没有车辆,也不通公交车,沈谨常常只身骑上自行车,车架后驮着药品,车把左右各挂一个盛放衣物和干粮的包裹,前往偏僻的农村,每次下乡都要一周以上才能回城。

  他常行在路上,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个透心凉;他常一检查就是一天,忘记了吃饭和休息;因为别人的不理解,他在走村串户中遭到数不清的拒绝和冷眼。平日里吃在农民家,从一个乡镇赶到另一个乡镇的路上,就在路边吃张煎饼,喝口凉水,也就是在那样艰苦紧张的工作中,沈谨落下了慢性胃病。

  人们因为文化程度低,对卫生防疫知之甚少,畏惧抽血和打针,最荒谬的是农村谣传孩子打了预防针会绝育,乡亲们常把孩子藏在草垛中、米缸里来躲避接种疫苗。他和农民进行了拉锯战,每天都苦口婆心地上门解释劝说。

  血丝虫是当时防治的常见传染病,这种病一般在11月开始查治,由于血丝虫在晚上9时后才出现在末梢血中,沈谨和他的同事只能在晚上开展检查。深秋时节,夜寒袭人,有些农民听信谣传,说抽血是送去卖的,任凭沈谨如何敲门就是不开。下霜了,田间一片白花花的,在一户人家外劝说了一个多小时,又找着当地生产队长一起做工作,门才开,沈谨已被冻得全身冰凉,搓了搓手,就开始工作了。

  1985年1月,回宿仅2年,沈谨就被任命为防疫站副站长,当时员工不足30人,却承担着宿迁县80万人的血丝虫、疟疾、霍乱、伤寒等多种常见传染病防治重任。1996年,沈谨和卫生防疫站迎来了地级宿迁市的成立,随着卫生防疫站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嬗变,沈谨成为市政府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首席参谋,他的意见和准确判断成为最终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人民,何惜生命

  2003年春天,整个中国逐渐被一种恐惧笼罩着。“非典”来势凶猛,因为这种病传染快,一时无法弄清传染来源,没有救治方案,病死率高,短时间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死亡病人中1/3为一线医护人员。

  随着疫情肆虐,返乡务工人员增加,原本平静的宿迁也面临着疫情暴发的危险。作为宿迁预防医学专家,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沈谨知道自己责无旁贷。他根本无暇考虑个人安危,勇敢地承担起防疫专家组组长的职责,指导同事做好非典预防和人员排查,深入一线与患者零距离接触,进行医学观察,积极开展治疗。

  按照工作规范,沈谨带领8名防疫人员集中隔离居住,为了同事能有充沛的精力开展工作,他总是想方设法安排其他同志多休息一会,而他自己却忙得夜以继日。在隔离居住过程中,他总是告诉隔离点的医护人员要冷静细致耐心,他总是劝慰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要相信科学。他的声调并不高,语气却坚定有力,让原本茫然无措的人们心定神安信心百倍。当非典疫情基本控制住,已经隔离并连续长时间工作了20余天的沈谨,却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慢性胃炎复发,心脏出现频繁早搏。

  有人问他,你就不怕生命危险吗?你就不想念妻子,女儿吗?他淡然却很坚定的说:“谁不知道生命可贵,我也思念家庭温暖,但作为疾病预防工作者,责任在肩,又怎么能只顾家庭,吝惜自己的生命呢?”

  知难而上,遇险先上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

  5月13日,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已过天命之年的沈谨从电视上看到有医疗队已经进驻。凭自己的职业敏感和专业素养,他知道灾区将面临医护人员短缺和防重大疫情的巨大压力。到灾区去,到受灾同胞身边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强烈的党性激发出他这样的念头。

  拨通省疾控中心的电话,沈谨主动请命,正举棋不定的领导眼前豁然开朗。事实上,接到成立赴川卫生防疫队命令,领导第一个就想到了经验丰富的沈谨,却又因他的年龄而犹疑。5月17日,震后第5天,和年轻小伙子一样,沈谨背着几十斤重的大包上了飞机,行囊里仅有必需的药品、防护用品和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等。

  满目疮痍,遍地死伤,防疫系统全部崩溃。震后第7天赶到什邡市蓥华镇,作为入川防疫队大队委员、八队队长、临时党总支委员和第一党支部书记,沈谨立即和队员对辖区的灾民集中安置点和散居点群众的食品安全、饮用水消毒检测,粪便垃圾消毒杀虫等无害化处理、完成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和预防控制。连续多日以干粮充饥,不叫苦;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言累;面对余震、泥石流和滑坡,不退缩。沈谨和队员负责竹溪村15个村民小组的卫生防疫工作,8个在山顶,7个在山腰。人员分散,地势陡峭,爬山越岭,沈谨经常背着几十斤重的药品、器械和物品走村入户,落实防疫措施。有时为了一户人家,要爬十几里山路。仅仅一周,他就跑遍了15个村民小组,走访714户2116名灾民,实现卫生防疫人员、消杀物资、疫情监测全面覆盖,他们比国家提出的要求提前了3天。而这时的自己沈谨全然顾不上自己日益加重的胃病。

  有困难,有危险,沈谨总是先上。地震破坏山区原有供水管道,为了寻找安全卫生的水源,他带领两名年轻队员采水样。余震突发,地动山摇,他站立不住,整个人向山下滚去,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出声示警,呼唤队友注意安全。幸亏滚落过程中他抱住了身边的树木,这才避免坠入深谷。余震过后,又继续采集水样。面对危险,如斯淡定,沈谨让年轻的队员们看到了老党员的铁骨丹心。

  圆满完成任务后,沈谨带领队员安全撤退。当飞机在南京禄口机场降落时,他长吁了一口气:他不是为自己全身而退而庆幸,而是为自己能够完成领导的嘱托——“把10名队员安全带回来了”,而松了一口气。沈谨说:“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恪守规范,冲锋在前

  考验接踵而来。2009年,席卷全球的“甲流”让沈谨和同事们又忙碌起来。有了防治非典疫情的经历和经验,加上对中国防治重大疫情能力的信任,沈谨对于控制甲流的传播很有信心,但他更明白,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细致入微的检测和科学防控的基础上。

  2009年9月,宿迁某高校新生入学。沈谨带领近20名防疫人员日夜驻守,第一时间为每一名前来报到的学生测体温,发现异常立即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理。从那时起到国庆长假结束,沈谨一直在某高校和市传染病防治中心间穿梭,无暇回家。2009年11月2日,首批军人、公安干警、教师和医务人员等关键岗位的重点人群开始接种甲流疫苗,宿迁17万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接种对象难确定,操作要求高,宣传发动量大。沈谨要求每一支疫苗的接种都必须严格按照 “知情同意,登记体检,疫苗接种,种后留观”四个步骤进行,以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顺利,没有出现1例疫苗接种副反应。

  保持本色,率先垂范

  沈谨同志以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赞叹,也荣获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先后被中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基层党总支书记、江苏省十佳健康卫士等多项荣誉。2010年7月江苏省7家主流媒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江苏省卫生厅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了向沈谨同志学习的号召等。面对这些,沈谨同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尽好一个共产党员和疾控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

  在创先争优活动,沈谨同志成为宿迁市疾控中心31名党员的表率和标杆,他以人格和党性激励着全体职工热情工作,勇于奉献。他办公室的门总是敞开着,哪怕一位刚毕业的新员工都能怀着沉重的心事而来,带着轻松的心情而去。他们在这位睿智的领导、慈祥的长者和开明的老师面前,满怀心事,一吐为快。沈谨同志让许多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在和谐的学术氛围里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让新老党员在你追我赶的紧张氛围中争先创优为民服务。因为,他知道,防疫工作面广量大,仅靠少数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善打硬仗的工作团队。

  (宿迁市委宣传部供稿)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18:0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