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宿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沈谨: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5月10日,记者在宿迁市疾控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中心副主任沈谨的时候,他正专心接电话,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打开笔记本的扉页,上面写着一个数字“103”——这是第103本工作笔记。

  ■“2013年3月31日,周日,加班。上午9:40许,接到省疾控中心电话,沭阳县青伊湖姚窑沟村一名患者,中毒性肺炎,怀疑禽流感。”

  ——摘自沈谨工作笔记第102本

  3月31日上午,江苏省疾控中心请宿迁市疾控中心协查沭阳县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沈谨带领人员深入乡镇搜集信息,在不到8个小时内,他已跑遍患者所有接触点;顾不上吃晚饭,就开始撰写调查情况报告,又研究部署应对措施……4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出来时,这名患者所有的53名密切接触者已全部排查。

  2009年,甲型流感病毒肆虐,宿迁学院也发生了疫情。从开学到国庆长假结束,沈谨带领近20名防疫人员日夜驻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他把最危险的采样留给自己。” 听到同事们这样评价,沈谨淡定地说,“这是本职工作,顾不上危险不危险。”

  ■“1980年3月2日,淮阴地区卫生防疫工作会议。参加对象:各县市区防疫站站长、防疫科长、卫生科长、检验科长等。”

  ——摘自沈谨工作笔记第一本

  33年前,沈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原淮阴地区防疫站寄防科工作。1983年,沈谨调到当时宿迁县卫生防疫站。当地疟疾发病率高达50%,沈谨对宿迁此前10年疟疾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让防疫人员有迹可循。

  那一年,沈谨的足迹遍布31个乡镇。为给农村社员查病送药,他常常骑车前往偏僻农村,每次下乡都一周以上。有时会被大雨浇个湿透,有时忘了吃饭,就在路边吃煎饼、喝凉水,落下了慢性胃病。

  1985年1月,沈谨被任命为防疫站副站长,和另外20多名同事一起,承担着当地80万人的血丝虫、疟疾、霍乱、伤寒等多种常见传染病防治重任。1988年,为做好工作,他在乡下足足待了230多天。

  ■“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下午5:15,研究赴四川救灾防病后备队。5月19日中午1:50,参加江苏省赴川卫生防疫队。”

  ——摘自沈谨工作笔记第九十一本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沈谨主动向省里请缨,背着几十斤重的大包上了飞机。沈谨赶到什邡市蓥华镇,仅仅一周,他就跑遍了15个村民小组,走访714户2116名灾民,实现卫生防疫、消杀物资、疫情监测全面覆盖。一次采水样遇到了余震,沈谨整个人向山下滚去,幸亏抱住了身边的树木才避免坠入深谷。

  宿迁市疾控中心郑卫民告诉记者,沈谨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晚上12点后才休息。他患有老胃病,却用冷水矿泉水泡方便面吃……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合上手中的笔记本,沈谨这样评价自己。“疾控中心是个团体,请多报道一线的同行们吧。”(记者 姚雪青)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05:4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秦越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