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高中华:伟大胜利昭示中国道路的无比正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胜利,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汶川特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灾难,其破坏程度之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世所罕见。中华民族如何迎接挑战,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经受过无数次风险和挑战,但从未畏惧过。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惧困难,顽强奋斗,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坚实的一步。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深刻彰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

  一、抗震救灾是一次大检阅,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道路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再一次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国人民意志、勇气、力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大检验。应对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坚强、统一、有效的领导至关重要。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把抗震救灾作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充分表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战斗力,再次有力地证明我们党是一个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的一个巨大的优越性就是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激发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超强凝聚力,来自于改革开放的超强创新力。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充分显示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展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

  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再一次充分证明,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断奋进。正是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忧心如焚、戮力同心、生死与共。来自祖国各地各行业的救援队伍、医疗队伍、运输物资队伍等纷纷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中国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紧急救援,深入地震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巨灾后的重建是一项世界级难题。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援建省份与灾区敢想敢干,开拓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口支援的灾后重建方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国家创新,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义不容辞地支援灾区恢复重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再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全国抗震救灾是一次大检阅,全体党员和群众战胜了磨难,经受住了考验,向历史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历史充分证明,抗震救灾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胜利。

  二、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鼓舞着中华民族在中国道路上不断前行

  强大的综合国力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物质基础,也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抗震救灾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以抗震救灾、保障灾区人民生活为根本,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出发,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组织资金拨付和物资供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效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灾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恢复取得重大进展。正是强大的综合国力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物质基础,也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继续提高综合国力是艰巨的现实使命,全国人民进一步团结和凝聚起来,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保证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重要基础。

  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是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力量。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仅激励着灾区人民排除万难重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而且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经过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华民族经历了新的磨难和磨砺,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的锤炼、洗礼和升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愈挫愈勇,再接再厉,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抗震救灾丰富了中国道路的深刻内涵,中国道路从抗震救灾中获取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同时也赋予核心价值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内涵。在特大灾害面前,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这种民族品格,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体制的完善与创新。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党和政府及时总结经验,研究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抗震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救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救灾机制和管理机制。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大大提高了防灾救灾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专业力量与民间力量有效组合的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大大提高,形成了完善的防灾救灾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总揽全局、科学指挥、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的救灾体制机制,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从过去的减灾、应急管理转化为防灾,这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防灾救灾体制机制的丰富和创新,体现了中国道路的发展要求。

  多难兴邦。在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灾道路,这条救灾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再次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性。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一定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高中华)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09:2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