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刘明福: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凸显“中国力量”的坚不可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他强调“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能力,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体现的是民族的凝聚力。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在全球和亚洲都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天灾。在这些抢险救灾的过程中,中国党、政府和军队的表现,是最优秀的。在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在灾后数年的重建工作中,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都看到了中国力量的坚不可摧。在特大地震灾害的巨大破坏力面前,中国执政党表现了卓越的“领导力”,中国政府表现了一流的“组织力”,中国军队表现了顽强的“战斗力”,中国人民表现了高尚的“互助力”,举国上下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

  一、现代的中国与历史的中国比较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

  中国历来就有“天灾人祸 ”的说法,实际上是讲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点、一个现象、一个规律,就是中国不仅“天灾”多、“人祸”多,而且“天灾”总是联着“人祸”, “天灾”总是诱发“人祸”。

  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其他国家一个很大的不同:一是中国历来自然灾难多,二是中国农民起义多,三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多。这三个“多”,决定了中国的“天灾人祸”多。这一点,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形成了共识。例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就指出: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相比,中国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相当恶劣而严酷的,“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挑战,要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的挑战要严重得多。人们把它变成古代中国文明摇篮地方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之外,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著名史学家邓拓在他的著作《中国救荒史》中也说过:“中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就文献可征者言,则自西历纪元前十八世纪,直至纪元后二十世纪之今日,将近四千年间,几乎无年无灾,也几乎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至称我国为‘饥荒的国度’。”

  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会破坏自然,也具有社会属性,会对社会造成破坏,“天灾诱发人祸”。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大灾之后有大乱,几乎每次大的农民起义,都有自然灾害伴随。由于灾害这种突发事件的自然性破坏、社会性影响和政治性危险,所以中国古代王朝的领导者们是难以应对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自然灾害比历史上并不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也不少。但是,新中国遭遇的“天灾”并没有引发“人祸”。在每一次自然界带来的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都表现了高度的凝聚力,都形成了抗击灾害的整体合力。在每次大灾大难的破坏之后,都是一场新的建设。在每次天灾造成的废墟之上,都很快会通过灾后重建,建起美好幸福家园。在每次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奇迹之后,中国执政党的威信、中国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中国军队的形象,都会有一个新的提升。这就是一种无形的“中国力量”。同样是自然灾难,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说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具有一种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

  二、社会主义的中国与西方国家比较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但是,再大的困难都压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第一时间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支援灾区,一只只救援队从四面八方疾驰灾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尤其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都标准”“山东情谊”“广东速度”“上海质量”“河南奉献”……一场举国上下对口援建的战役很快在巴蜀大地打响,并取得胜利。五年过后,几乎所有到灾区来的中外人士都惊叹于这巨大的变化,感叹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之别不只是理论上的,而是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抢险救灾方面的能力和效率,却超越于发达国家。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做出紧急批示。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尚有余震、交通中断、通讯不畅的情况下,毅然登上飞机,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线。中国总理在第一时间亲临灾区映秀镇的情景,他眼里的泪水,他匆忙的脚步,他深情的呼唤,令无数中国人感动。在四川汶川地震的现场,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和中国政府的总理,冒着余震和风雨奔走于四川的各个灾区,他们爬上破损的建筑,满含热泪地安抚流泪的孩子。看到连续多日辗转于灾区的中国领导人,很多灾民都哭了,而流下感动泪水的同时,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信心。执政党卓越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必然凝聚起举国上下的凝聚力,而这样的力量一旦形成,必定坚不可摧。

  反观印度洋大海啸中一些西方国家的反应。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印度洋大海啸,但一直到2005年1月2日,美国的布什总统才结束他在得克萨斯州农场的休假回到白宫,整整晚了一个星期。美国总统在灾难面前如此“反应迟钝”,休假生活如此“一如既往”,令媒体和民众震惊与愤怒。

  瑞典首相佩尔松及其内阁,由于处理灾难不力,引起瑞典民众的愤慨。在海啸灾难发生一天后,佩尔松的内阁才有反应。英国首相的表现也不尽人意。英国反对党领袖霍华德,指责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灾难发生8天之后,才带着家人从埃及度假归来。

  三、军队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看出军事力量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反复证明,军力强则国防强,国防强则国泰民安。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支撑。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抢险救灾中,总是冲在最前面,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灾情就是命令,汶川特大地震也成为中国军队罕见的大集结的号声。几天之间,10万人民子弟兵从天而降、越岭而来、驱车而至,直入灾区,与灾难展开了搏斗。人民军队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令世人感叹。灾情面前,人民军队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时间,展现的是子弟兵的忠诚勇敢;第一时间,展现的是子弟兵的责任担当;第一时间,展现的是子弟兵的英雄本色;第一时间,展现的是人民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作战能力。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军队。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

  实现“梦想”,需要“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坚不可摧的“中国力”。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被困难压倒,不被灾难击垮。一个有能力战胜任何困难和灾难的民族,是一定能够实现自己伟大梦想的。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09:2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