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省绥阳县“流动党校” 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

贵州绥阳县委组织部 张云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何文强是小关乡小关村村民,近年来一直在种植金银花,但由于缺乏技术,虽规模较大但金银花产量不高、收益不丰。在听说何文强的情况后,绥阳县流动党校组织了农业局、科技局的技术骨干主动上门送课,为他“答疑解惑”。在流动党校的帮助下,种植的金银花不仅产量大增,品质也随之提升了一个档次,纯收入一下子从几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在绥阳县,像这样在流动党校帮助下富起来的党员群众有100多人。

近年来,绥阳县在党校教学体制改革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整合全县培训资源组建流动党校。自创建以来,流动党校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主动送课上门,创新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成了农村党员致富的“好帮手”。

“田间课堂”:培训上门群众欢

目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机制不够健全、内容不够丰富、培训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教学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培训效果,绥阳县在认真总结以往农村党员培训工作基础上,在全县开展了“流动党校”培训模式,设立办班灵活的“田间课堂”,即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党校组织实施,联合农、林、牧、科等多个涉农部门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流动党校”。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农村党员的实际需求,组织到镇村一线开展分散型、流动型培训。今年以来,“流动党校”先后授课48次,受训人数达1041人次,深受“学员们”的喜欢。

“菜单办学”:培训内容重实效

“以前是到党校接受培训,不但上课不方便,还是“满堂灌”,一说到培训,大伙都很反感。现在不同了,流动党校主动下村,我们需要什么就给我们什么。”在流动党校举行的培训质量问卷座谈会上,绥阳县郑场镇清源村支书熊一春如是说。

熊一春的表露体现出流动党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在办学中,流动党校通过拓展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地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建立乡镇培训内容档案。如小关乡是“金银花之乡”,培训内容就以金银花种植加工等技术为重点;坪乐乡是烤烟大乡,就以烤烟种植技术为重点。流动党校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施教方案,将培训时间、内容、授课老师提前通知到农村基层单位,由各单位根据党员的个性化需求,以“点菜”方式向“流动党校”提交菜单,流动党校在根据菜单因需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到目前,该县共培养出农村实用人才致富能手1200多人,其中党员有231人,全县也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产”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建章立制”:培训机制求长效

为确保流动党校的作用发挥,农民得到真正实惠,该县根据“流动党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出台了《流动党校岗位责任制》、《流动党校成员单位培训工作职责》和《流动党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一是加强教师管理。将全县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领导、党校理论骨干教师、农技专家以及各行各业带头人建立成教师资源库,并组建了8支由党校教师、农技专家等组成的“流动教师队”;二是加强约束监督。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实行学员对教师测评机制;三是加强经费保障。由县委协调,每年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其他渠道筹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15万余元,解决了流动党校经费的问题,为流动党校的长期教学提供了资金保障。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09:5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