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培训角度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党委副书记 戴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十八大对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把纯洁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为党建主线,并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能力。目前,基层学生党支部中,普遍存在入党积极分子人数较多而入党比例偏低的情况,如下表1所示。与此相比,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与考核在新时期下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改进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核,就是把好“入口关”,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更是保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重中之重。

表1: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201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是入党过程中的必修课,可作为检验基层党支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情况、考核入党积极分子质量的重要手段。运载学部分党校从2011年起开始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从最开始“零容忍”培训纪律,2012年起在培训环节加入系列调查问卷,旨在发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往单一的课堂式授课方式,试图挖掘培训内涵,努力以培训“触动”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学生的入党“冲动”引领至理性入党,以“互动”的模式丰富培训载体,通过培训来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长效“滚动”机制,探索新时期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科学化培养机制。 

一、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部分党校自2009年以来,已经培训入党积极分子900余人。自2010年起,在培训考试中增加调查问卷环节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通过系列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选拔条件不够明确,选拔程序疏于管理。很多基层党组织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和发展预备党员工作中,对选拔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工作缺乏系统的要求和科学合理的比例安排,选拔确定标准不明确,对选拔程序的管理更显不足,对申请人的考察偏重外显行为,对入党动机等思想上的考察不够深入,影响了大家对入党的认识。

2、日常管理不够规范,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各基层党支部建设活动主要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归属不明确。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中,主观元素较多,缺少指标性数据,考察记录容易空洞、针对性不强,很难判断其先进程度,培养人本身的意识、能力、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限制,缺乏对积极分子的全面考核和科学退出机制等更加导致培养过程形式化问题的产生。

3、教育培训实效性不强,系统性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多数由学校或下属二级党校采用集中培训方式完成。师资力量等资源的缺乏限制了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也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意识只停留在培训期间。培训的考核形式虽不断改进,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很长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4、入党积极分子自身意识不足,缺乏群众监督。长期以来,入党积极分子们对自己的身份没有明确的认识,不像党员身份能够得到明显的认同感。基层党组织对其疏于管理,群众对其更缺乏监督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先进性的发挥以及对自身的监督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入党激情。

二、关于建设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1、建立全方位教育管理体系。

在调查中了解到,对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辅导员和团支部占有重要地位。辅导员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一执行者,对学生个体情况掌握最全面的信息。入党环节中的团推优也要求团支部积极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则能够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全方位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也不能单独由党委和党校单独完成,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应建立起由党委、团委、学生工作处、思政教研部门等共同构成的全方位体系,党委作为具体负责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有效整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形式浪费的同时更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习和活动压力,更有效实发挥育人功能。

2、加强和改进日常教育管理模式。

在201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环节中对221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调查,了解只有5.7%的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和67.7%的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对所在支部和培养人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这说明基层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上有明显的缺失。需要在程序上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基层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选拔、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部门上要真正实现基层党支部-二级党委-学校党委逐级负责制,严格遵循组织工作条例;人员上有最直接作用的培养人、支部书记、辅导员等都要切实发挥教育管理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3、完善考核评价内容和形式。

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严格以往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记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运载学部以本科2011支部为试点,制定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细则,将学生理论课学习情况、社会工作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民主监督反馈情况等列入考核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量化标准,通过排序直观体现每个人的综合表现。学期末,党支部对所有入党积极分子的定量分值进行排序公示。让“先进程度”通过有形的媒介表现出来。在鼓励先进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先争优意识,让入党积极分子们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为下一步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党员发展工作打好基础。

4、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能进能出”机制。

首先,要制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退出标准。根据要求每学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分析和考核,对不满足条件的予以清退。如受到纪律处分、师生评价差、有不良行为和影响等。其次,要规范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退出程序并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在实施退出机制的过程中,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是基础,一定要严格认真做好培养考察期间各项信息的收集记录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达到退出标准的,要经过严格的讨论和审批程序,取消资格后更要做好相关思想工作。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并要求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在提高标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教育培养机制和考核评价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并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11:1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