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美丽陕西,为“中国梦”增添一抹绿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随着西安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随处可见。 本报资料照片

  陕西变绿了,也越来越美了,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陕西绿色版图不断扩张,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频频发生的严重雾霾天气,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暴露出我省生态环境的脆弱。三秦儿女渴望“蓝天白云”,寄托着“美丽陕西”的梦想……

  宁可牺牲GDP,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近期,我省密集出台一系列举措,打响了建设“美丽陕西”的攻坚战。

  铁心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

  建设“美丽陕西”,共筑“中国梦”。省委、省政府把环境治理提到发展的第一位来考虑,今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气污染治理。其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硬,前所未有。

  治污减霾,最好的办法是“一减一加”:减少污染物生成,通过节能减排和荒沙治理,减少增量雾霾产生;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发挥生态系统功能,消除存量污染物。4月中旬,我省环保“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正式启动;陕西林业治污减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推出。

  针对燃煤企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我省环保决定实施“手术”式的减法治理:淘汰51家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或生产设施,对8家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对12家发电企业共26个机组,进行脱硝、脱硫、除尘设施改造。完成85家企业排污除尘设施技术改造。在西安、咸阳、渭南城区内,拆除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80台,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微排放燃煤技术锅炉,把人为污染源控制在最低限度。

  至2015年,关中、陕北设区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以上。同时,新建30个县级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城市道路实施机械吸尘式清扫,减少扬尘污染。淘汰5万辆老旧汽车,减少废气排放。在西安二环内建成“自行车服务网络”,提倡绿色出行。

  通过“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对大气污染“零容忍”,严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还陕西以更多“蓝天”。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不仅可以吸碳放氧,还能净化空气。湿地乃“地球之肾”,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土地沙化,则被认为是“地球的癌症”,是形成沙尘天气的“元凶”。陕西林业对症下药,开出三剂药方:“清肺”、“强肾”、“治癌”。

  如果说陕西环保侧重的是“减法”治理,那么陕西林业则侧重的是“加法”治理。

  陕西林业治污减霾3年行动方案,以治气、治污、治霾为目标,加大药方“剂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加大荒沙治理。大力实施“三屏三带、三园一库”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黄土高原人工林、秦巴山地森林、关中百万亩湿地三个“生态屏障”,建造和巩固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长江水系防护林带和黄河峡谷绿化带。依托中国林博园、秦岭中央公园、陕西苗木中心园区建设,推进关中大地园林化。让杂草变灌丛、灌木变乔木、疏林变森林。力争3年时间造林1200万亩,恢复保护湿地220万亩,治理荒沙3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前达到45%。

  通过不懈地“清肺、强肾、治癌”,让蓝天白云拥抱三秦大地!

  启动“三化”战略 绿染三秦

  4月26日,陕南山地森林化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陕西林业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三化”建设全面实施。

  绿色是生命之舟。在“美丽陕西”建设中,陕西林业突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全力推进生态美“3·10”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三化”战略,加快了“绿染三秦,致富百姓”的步伐。

  4月初,在凤县境内212省道沿线,数百热火朝天植绿的身影,构成一幅别样的风景。围绕“秦岭花谷”建设,凤县今年已在铁路坡面、道路两旁种植花草350亩,新栽各类绿化苗木4万余株。这是我省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去年率先启动的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在5个市区实施村庄林阴化、渠路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河流湿地景观生态化等8大建设项目。着力构建秦岭山地水源涵养林生态景观区、关中平原田园生态景观区、渭北台塬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区三大功能区。努力实现关中大地城市繁花似锦、郊区风景如画、乡村绿荫环抱的目标。目前,全省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已提前完成,累计建成绿色林带7500公里。

  陕北高原大绿化建设,以“百姓富、生态美”为主线,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基础上,将对三条长廊、四条河流、五个基地,以及20个环城景观林等进行重点建设。在青银高速、包茂高速和兰青高速两侧,建成宽幅景观型防护林带956公里。对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两侧的河流,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0平方公里。建设红枣、松柏林、樟子松、长柄扁桃、杂果“五大基地”,总面积达720万亩。同时,建设20个环城景观林,实现城市森林覆盖率30%以上,乡镇、学校、厂矿、单位绿化覆盖率35%以上。

  以“黄色”基调著称的陕北黄土高原区域,在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推动下,已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随着陕北高原大绿化工程的加快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陕北必将呈现出令人向往的全新景象。

  陕南山地森林化建设,按照“一屏、两区、三廊、四点、五片”林业生态格局,将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创建森林城市,绿化模范乡镇,力争到2020年陕南山地造林绿化1100万亩,名特优经济林达到15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0%提高到70%。

  今年我省将完成150个村“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造林400万亩,治理湿地4万亩,治理荒沙145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650亿元,在生态改善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加快生态治理 追梦美丽

  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缺水,是制约“美丽陕西”的重要瓶颈。为解决缺水问题,我省正在加紧实施十大和十小水源工程建设。

  陕西“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不仅可以缓解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城市的工业缺水问题,让近千万人喝上干净卫生的汉江水,恢复300万至500万亩农田灌溉,还能“解渴”缺水更为严重的陕北,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同时,有效改善渭河沿线生态……

  张明发,白于山区王盘山乡邵梁村人;贾来福,印台区高楼河乡贾家塬村人。他们都曾有一个梦想:不再喝苦咸水,喝上甜甜的自来水。如今,他们的梦想变为了现实。百姓梦想的轨迹,正在呈螺旋状攀升,并升腾为一个更大的“陕西梦”:天旱地不旱,碧水伴蓝天。

  一个个百姓梦想的实现,为圆“陕西梦”提供了自信。4月18日,从引汉济渭办公室传来消息,号称陕西“南水北调”的引汉济渭工程,目前正在分两步走:一步是准备项目的可研报告,一步是进行勘探试验。在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出口勘探试验洞,建设者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加紧施工。

  我省重点水利工程渭河综合治理,建设速度超出预期,建设成效十分明显。渭河滩区绿化及亲水景观已完成11619亩,建设人工湖、湿地及亲水平台6049亩。眼下的渭河西安城市段草滩渭河两岸,五光十色的春天尽收眼底。这里,已成为西安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景美,是每一个陕西人对渭河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4年工程建设,各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陕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黄泥沙两亿吨。另外,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105座,设计日处理能力达314.4万吨。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今年我省将全面完成43个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县(区)建设任务。

  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力量。“美丽陕西”关乎每个陕西人的福祉,它不仅是“陕西梦”,也是“百姓梦”,需要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从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绿色出行,从义务植树、爱护花木、爱护动物,从节能减排、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做起……

  在不懈的追梦征程中,能有你我他的身影。(记者 晁阳 王永锋 郭军)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16:56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