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汶川到芦山抗震救灾启示二:国家力量是保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5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我们感受汶川的伤痛;5年后,一个浴火重生的崭新家园,让世界赞叹汶川的奇迹。

  不曾想,在5年的时间跨度和85公里的空间距离上,汶川和芦山成为彼此的镜像。芦山是不幸的,今天的芦山仿如昨天的汶川;芦山又是幸运的,今天的汶川预示明天的芦山。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抵御灾难中,就是民族的力量、国家的力量。从汶川到芦山,灾难以近乎残酷的方式检验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淀积累的民族伟力,奇迹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盛的国家力量。

  从汶川到芦山,不能不使我们想起唐山。唐山大地震时,只能靠简单的人工作业,而今天则发展到现代化的立体救援;过去仅限于抢救生命,现在则延伸到心理重建;过去大家想慷慨解囊但囊中羞涩,今天仅社会捐款就超过了当年政府拨付的资金……从“要啥没啥”到“要啥有啥”,抗震救灾中呈现的新理念、新实践、新突破,深深烙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进步的印记。短短5年,中国政府不仅兑现了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严承诺,而且实现了四川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正如一位海外华人在当地报纸撰文所言:“虽然地震让我感到悲伤,但让我感到极大安慰的是,中国已不再是1976年的中国。”

  从汶川到芦山,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不仅检阅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而且检验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面对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我们的国家力量之所以强大无比,是因为我们党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为应对自然灾害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正确指挥,展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驾驭能力,展示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上下贯通、军地协同、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抗震救灾机制,救援速度快、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的抗震救灾模式,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要复兴,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大灾如大考,考验着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党和政府的领导力、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必将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汲取无尽的力量,万众一心,和衷共济,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06:25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阙东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