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在陕西华县倾听平凡人的“中国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日,记者在陕西渭南市华县采访平凡人的“中国梦”,走过一个个村落,听着一张张面孔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或喜悦,或失落,但听到最多的是希望。

  汪天喜的皮影梦

  15岁拜师,18岁自立门户,二十几岁独立制作一套轰动日本的皮影,37岁被授予“民间皮影雕刻艺术家”,41岁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华县皮影制作之父”汪天喜。

  走进汪天喜的家,陈设简单朴素,墙壁四周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桌子上堆放着一瓶瓶染料和雕刻刀具。

  54岁的汪大师不喜言谈,但提起皮影,话匣子就打开了。“我制作皮影39年了,要想在手艺行里出人头地,吃不得苦就成不了‘大家’,我也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炼才略有所成。皮影雕刻有很多刀法,针对不同的人物要使用不同的刀法,题材也非常丰富,仅脸谱就多达470余种,到目前为止,我仍在继续不断地摸索皮影制作的精髓。”

  汪天喜说:“近些年国家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很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现在华县从事皮影产业的人已经达到3000多人。但是随着皮影制作由实用慢慢转向观赏收藏和旅游消费品时,滥竽充数的皮影越来越多,严重冲击着真正的皮影艺术,政府也应该出台一些皮影行业的规范标准,通过行业组织来规范市场,让华县的皮影真正成为首屈一指的艺术品。”

  “要说我目前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这些年保存的近百张皮影画稿高质量地刻出来。这些画稿都是一些已流出国外的珍贵皮影的复本,我计划利用10年时间,重新复制这些精品,把最好的艺术给国家留下来。只有亲眼看到这些皮影,才知道流失出去的它究竟有多么精彩。”说这话的时候,汪天喜一脸的幸福。

  申三刚的“少华山”梦

  忙碌之余的申三刚说起了自己的往事:“祖祖辈辈居住在华县少华山的峪道里,从小是听着‘刘秀点鹰成石’、‘王伯当聚义’的故事长大的,对少华山有着深厚的情感。”

  2009年政府投资在少华山搞旅游开发,他就和其他村民搞起了农家乐,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这个农家乐支撑。

  少华山开园4年以来,他的农家乐招待过的游客有上万人之多,游客都夸他家的饭菜可口,服务周到,客人越来越多,最多每天接待量超过120人次,一天烙了30个锅盔全卖空了。

  老申现在最大的梦想是再多赚点钱,给三个孩子盖房娶媳妇。要把农家乐经营规模扩大一倍,在门前建个亭子,让游人来此品茶,享受天然氧吧带来的惬意。他希望政府加强对少华山的政策倾斜,在经营管理方面为个体户创造更好的环境。

  李桃的蔬菜梦

  华县下庙镇姜田村杨相组村民李桃今年30岁,12岁的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儿子才刚刚学习走路,家里负担着实不小。姜田村以大拱棚种植闻名全县,她家里连承包地共有十余亩,建有大拱棚7亩,常年种植西瓜、豆角、白菜等常见菜,纯收入年均3万元,日子虽然不是富有,但很充实。

  李桃说:“我小时候念书不多,现在就想自己好好干,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马上我们这里就要建日光温室,搞温室种植了,政府给咱都有好的优惠政策,效益要比现在的拱棚好得多,有了钱我就可以盖新房了!”“我盼着日光温室早点建起来!”(记者 张江舟 通讯员 华宣)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0日 14:20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肖志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