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考与对策

贵州省绥阳县委组织部 张云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党群关系从总体上来看是健康的、和谐的。但在一些个别地方和一些具体工作中,党群关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了党群关系。一些领导干部身居“庙堂之高”,而不处“江湖之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扑在仕途上,贪图功名,既怕吃苦,又要做“秀”,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哗众取宠之事,无真诚爱民之心。这些党员干部不顾群众利益,一心为私,极大地伤害了群众感情,群众对之深恶痛绝。虽然仅是部分党员干部,但由于群众习惯性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思想,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从而影响了党群关系。

(二)党员干部作风粗暴影响了党群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的职能也在逐步地由行政指令性向公共服务性转变;同时,各种社会团体的不断兴起,也加入到社会管理大潮当中。但由于一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对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认识不够,自身角色定位不准,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思想,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司令,导致干部作风简单粗暴,甚至在各别领域、各别地方,群众在找政府部门办事时,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了党群关系。

(三)领导干部贪污腐化影响了党群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利益主体的不断变化,巨大的物质诱惑和各种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使部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发生了转变,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淡化和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面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征地补偿、城市居民房屋拆迁、城市管理中小商贩利益受损等问题中,制定政策欠科学、执政政策不平衡,在一定程序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加之社会监督体制的不健全,促使个别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权威,影响了党群关系。

(四)群众教育引导不到位影响了党群关系。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挣扎在温饱线上,到现在基本实现小康、从商品极度匮乏,到现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从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到现在民族文化的百家争鸣,都无一不展示党的正确领导。特别是近来来,国家对“三农”、医疗、就业、保障等领域的重视,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扩大了就业渠道、建立了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国内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长期对群众教育引导不够重视,导致部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恩惠视而不见,遇到问题困难不从自身分析原因,一味信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轻则封桥堵路,重则静坐党政机关,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影响了党群关系。

二、思考与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抓好党的队伍建设,确保党的纯洁性,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做细,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融洽。

(一)坚定不移地狠抓思想建设,转变作风,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胡锦涛同志曾讲“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作风,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注重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先进思想引导党员干部,促使党员干部认清“为谁服务,为谁执政”的问题,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二是注重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一方面结合基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代办服务制度》等,以优质的服务促进群众满意;另一方面坚持“暗访曝光、民主评议、办案惩处“三管齐下”的方式,以抓铁留痕的勇气狠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治乱、治懒、治散、治假、治奢等专项治理活动,强化执行“四要十不准”,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管理,着力解决“落实不力、严不起来”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二)坚定不移地狠抓群众教育,饮水思源,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两讲两重”为载体,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重法纪、感党恩。一是讲文明,重法纪。一方面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团结群众”宗旨,针对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导致四处弥漫的各阶层不公平心理、各行业浮躁心理、各群体冷漠情绪等社会心态的变化,采取讲座、业务培训、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群众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居民群众,有效宣泄群众情绪,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开展“遵纪守法,与法同行”活动。开展基层民主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教育及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法律知识和用法水平,引导群众依法解决诉求,依理处理纷争。二是讲发展,重感恩。围绕“六看变化”,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一看惠农支农政策方针的变化;二看饮食条件、食品种类的变化;三看居住条件、人居环境的变化;四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出行的变化;五看教育医疗保障体系的变化;六看政治地位、人格尊严的变化,引导广大群众忆苦思甜,充分感受党党的深切关怀,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坚定不移地狠抓腐败惩治,肃清环境,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建立健全“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体系,肃清政治环境,还群众一片青天。一是建立教育警示机制。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注重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一方面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总结宣传勤政廉政、模范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另一方面结合典型案例查处,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完善警示教育基地,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二是建立预防机制。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立足已有的红色教育基地,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六进活动,用廉洁文化陶冶干部的情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勤廉公示、经济责任审计、公开问责和民主评议等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对重点人员、热点岗位、重要职能和重大事项的全程监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监督机制。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大力开展人大、政协监督,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建监督队伍,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打招呼、早提醒,确保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四是严肃查办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对腐败分子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认真研究和分析当前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领域,突出办案重点,集中精干力量,集中物力财力,严肃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扩大社会反响,彰显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坚决态度,促进党群关系和谐融洽。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11:2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