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浅谈开展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的工作思路

四川德阳市台办 尹显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党员干部教育方式方法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机关青年党员干部作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做好这一群体的经常性思想教育更显意义重大。在越来越被重视的思想教育创新实践中,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具体方法千姿百态,在这些多彩各异的方法中,应该梳理出一些基本的工作思路,更有利于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更有效地发挥出无意识教育的优势。

一、探寻组织利益与个人自我实现的价值交融区

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 ,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同样大家也知道,没有离开组织的个人,也没有离开个人的组织,没有组织以外的个人,也没有个人以外的组织。为此就明白,个人成长与组织成长交互影响、水乳交融、形影相伴。

(一)转变精神与物质相脱离的观念。邓小平同志曾经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就告诉我们,物质利益是产生革命精神的经济根源,是发扬革命精神的物质基础。如果离开物质利益来谈革命精神,那就违背了唯物论。如果离开了革命精神来谈物质利益,那就违背了辩证法,就不可能正确解决人们之间认识和利益的矛盾。为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思想教育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重视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上,要更多地看到那些能够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成为财富不竭源泉的“才富”这一物质,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因此,无意识教育要让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明白,个人有发展需要,组织也有发展需要,当个人发展需要与组织发展需要重合程度越高,组织提供的激励越正面、越积极、越有效,这样也必然能够增强机关青年党员干部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的自我刚需。

(二)重识“为人”与“为己”的内在联系。“不爱国人却‘爱国’,只‘爱民族’不爱民。”这是现今某些国人所谓的“爱国主义”。反思到思想教育中,确实也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弊端,把少数人在一定客观情境下达到的理想境界,作为多数人应当去实践的现实要求,执意普遍培树“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固然作为道德标准没有错,但当致力于理想化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现实生活的常态性。如果片面地强调“大公”才是“无私”、“舍己”才算“为人”,那就会将公与私、社会与个人对立起来。如果不讲实际,抽象地谈论“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那也只会培养出伪善。所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行为恰恰是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家双赢的行为,个人与集体之间,人民与国家之间,在发展的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思想教育纵然是单纯从集体着眼,也可以完全从个人着手,况且教育的宗旨是谋求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三)认识从成功向成效转化的重要性。我们从学生时代受到的教育就是个人服从集体,但是从思想教育的观点,坚持这一原则应在充分考虑个人才能和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在团体中个人才能得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这种成功解决了思想问题的思想教育才是有成效的。也就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用非其人,业非所长,就算思想教育成功转化了具体人的思想,使之能尽心尽力地服从组织安排,也不能算是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在一些机关单位出现“慵懒散奢”的现象,也多少反映出类似的情况。因此,从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讲,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要注重其个体的个性特点,发现并发挥他们的特长,远比思想教育传统的削足适履地改造要有效益的多。

二、探寻党员思想教育与个人生活世界的理念一致性

美国人常说,接受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是接受了美国的价值观念。这是“美国梦”价值观的展示,其话意味深长。同时想到党的十八大所指引“中国梦”对国人的影响,也说明了人的观念形成,根本的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思想教育所灌输的正确观念,也是要通过受众的生活实践的检验,在得到认同之后才能内化为其自身观念的一部分。为此,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需更注重向生活要素材,以实践论真知。

(一)调整视角,善于从平凡琐事中发现非凡之处。正如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审美的眼光一样,生活中并不缺乏给人以启迪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如何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赋予它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内涵。就像活着与生活的区别,并不在于物质层面的差异,而是对同样的物质生活赋予不同的精神内涵,这是生命层次上的区别。所以,有了对生活的正确理解,许多日常的琐事就会在我们眼中变得生机勃勃,富有真实贴切的教育意义了。随着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整体文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很多时候施教者往往也是受教者,所以过多的理性说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往往会弄巧成拙使受教者产生逆反心理。为此,有针对性地巧妙借以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琐事”,对教育对象旁敲侧击,引而不发,以收到不教而教的功效。

(二)回归本初,善于以小常理喻拟大哲理。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科学家以自己毕生的感受,说出了一个重要的哲理:那些我们从小就需要遵守的简单平常的生活规则,本身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种向平常处求真功的思想在我国佛教禅宗思想里表现的最为明显。比如:《五灯会元》记载的大珠慧海禅师诠释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又如最近热映的《大话西游.降魔篇》中描写的“玄奘意识到所谓‘大爱’,正是体现于‘小爱’,珍惜每一份‘小爱’,才能读懂真正的‘大爱’。”从中都是以小见大,回归本初,这种喻拟方式非常值得借鉴。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应该学会善于发掘生活中蕴含的哲理,从小事做起,坚持并形成习惯,促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三)塑造典型,善于向身边的鲜活事例要效益。学会用客观的眼光来评审,平常人的身上都存在不平常的优点,如果善加以利用,都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典型,关键在于我们会不会用谦逊的姿态去审度。在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中,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引导,其优利之处显而易见。其一,身边的典型事例固然不如英模那样“高大全”,但却平实易学,具体贴切,自然更具鲜活性,有更强的渗透力。其二,身边的典型事例虽说不如英模影响那样长远,但其代表人物却可以信手拈来,并及时推陈出新,能够始终保持新鲜事物所独具的吸引力。其三,身边的典型事例纵然不如英模那样影响深刻,但其能够具备特色鲜明、取向各异,能够在坚持传输正能量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多样化、对应化的要求,反应到显示生活中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视。

三、探寻组织生活与个人文化生活的共鸣点

我们时常谈到,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其可理解为“人的心理构成与社会行为同置身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制约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塑造着人的不同心理和行为”。为此反思到党的组织生活,其作为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笔者以为,让组织生活“生活化”,以创新的方式方法与个人的文化生活相结合,引导个人思想境界在文化生活中升华,精神在文化活动中凝结,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意识教育。

(一)利用兴趣导引,培育创先争优、爱岗敬业的平台和摇篮。兴趣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许多人来说,工作只是生活娱乐的保障手段,生活中不乏视工作为烦恼的人,而将兴趣倾注于业余生活中的人却比比皆是。这里不去探讨其原因,但能肯定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机关青年党员干部的某些业余爱好作为培养创先争优、爱岗敬业热情的平台和摇篮。参照无意识教育理论,在组织生活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应该努力探寻机关青年党员干部与机关业务工作中的共同要素,想方设法将个人业余爱好中表现出的兴趣与工作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二)利用情感共鸣,以创新的组织生活方式培树优良的组织观念。创新组织生活方法,利用恰当的活动方式丰富机关青年党员干部在休闲文化中体验、表现出的高尚情感,与机关工作中需要的此类情感方面相对接,如爱国主义、团队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等,使其逐渐固化在个人的思想、观念和性格之中,以成为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稳定的精神支持。具体实施中可采取赋以特定背景的:红色歌曲传唱、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观看、红色文化景点见学、野外拓展训练、意志极限挑战等新型组织活动,让机关青年党员干部在提升文化修养,培树优良品质的同时,增强高尚的情感。

(三)利用情境共鸣,借鉴科学理论实现传统教育目的。苦难不一定造就人才,但英雄必然出现在危急时刻。回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5.12”汶川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数不尽的党员干部英雄事迹,回到平静生活中去反思那些英雄壮举,是源自面临急难险重时刻自身高尚道德品质的毅然决然。当然,我们不期盼出现那样的时刻,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科学理论来创设特殊的情境,利用特殊的方法,启发机关青年党员干部认识自己行为中蕴含的高尚的思想意识,使其思想境界得到进化提升,并增强固化这种行为意识,已达到某些特殊的思想教育效果。举例讲: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心理学家称之为“登门坎效应”。机关党员干部无意识教育应该借鉴这些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创设具体情境,逐步实现与灌输教育这些传统方式相应的目的。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16:1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