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最感动的一次党课教育

湖南临湘市五里牌乡 杨玲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3年4月18日,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观看了党员教育片《信仰》,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上至领袖、下至普通共产党员,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信仰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精神。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共产党人继续着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沿着信仰的足迹矢志不移的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信仰》一共有三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陈望道废寝忘食翻译出的《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的思想起点,富家子弟彭湃就是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感觉自己触摸到了救中国的真正良方,并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放弃万贯家财,当着千万个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的田契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胸襟气概!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选择信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荆棘,更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在革命政变时,数以万计的人们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但是绝大部分同志毅然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用血写下永不叛党的誓言!15岁原本是个懵懂的年龄,可刘胡兰15岁时在敌人铡刀前大声的说“怕死不当共产党”,为了信仰毅然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终于,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之浴血奋战的理想实现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集“壮志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共产党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新的挑战。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自己信仰的旗帜上抒写新的传奇。鞍钢---全球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但是在它刚回到人民手中时却被人预言中国人只能在这里种高粱,要出钢至少要20年。可是在孟泰及其他普通工人的奋斗下,仅仅用了16个月,鞍钢就从一片废墟恢复生机。然而新生的共和国刚刚庆祝完第一个生日,就不得不面对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的挑战。力量的对比悬殊,注定了战争的残酷性。但就是在如此力量悬殊的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屈的精神,同保家卫国的目标,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正是在这样的信仰感召下,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新中国赢得了胜利和尊严。为保家卫国,无数英雄儿女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其中就有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铁人王进喜也是奋战在前线的勇士,只是他是奋斗在油田的前线。他留下的那些感人至深的名言无不闪耀着信仰的光芒,是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创业的信仰。信仰还铸就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焦裕禄、谷文昌、甘祖昌,坚定信仰的标尺,做人民公仆,解读共产党人信仰最宝贵的密码。在信仰的旗帜下,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之旗下面,承载他们的报国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

第三集“时代先锋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奇迹。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是新石器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安徽省财政厅的干部沈浩带着发展的使命来到小岗村,在为小岗村的发展操劳奔波的时候积劳成疾,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蒋筑英、许振超、王乐义、买买提江•吾买尔在这些共产党员身上体现了改革创新、创一流业绩的时代精神,吴孟超、齐大山、郭明义、徐虎这些共产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自觉奉献,有情有义,温暖人心。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在新农村建设的田野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大学校园的朗朗书声里,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追求理想,坚定信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利用人民给他的权力来贪图钱财、贪图名利、最后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考验,经不起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认真学习科学、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16: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