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

湖北安陆南城街道 何晶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基石和细胞,党员的数量决定政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党员的素质决定党组织的总体素质。农村党员,这个特殊的党员群体,数量较大,但是素质普遍不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一、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党员作为农村党支部的成员,按要求应该经常参加支部各类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培训,但是,当前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难度加大。一是务农党员教育难。农村党员都各自抓经济收入或外出务工,一年四季忙个不停,出现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问题。二是老党员教育难。目前,大多数农村支部存在着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一些老党员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其中有的党员生活艰难,党员先进性根本无法体现。三是农村党员对新鲜事务特别是网络不了解甚至有些排斥,能从网上找到自己要学习的资料的人相当有限。

(二)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难度大的客观事实,致使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度降低。由于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加上部分村支部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农村党组织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个别党支部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个别支部书记有重经济发展轻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

(三)农村党员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多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活动多数是学习文件,读读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形式单一、枯燥,仅满足于超前性不强的简单政治说教,政治学习替代党日活动。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部分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

(四)农村党员学习资料匮乏。各支部大部分的学习资料,均是上级下发的学习读本、文件以及村支部订阅的党报党刊,要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仅靠上级培训部门次数有限的教育培训和现有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靠党员自己自主学习。而学习资料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虽然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但要找到适合本地、且有实际用途的资源少之又少,特别是缺少视频教学资源。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 农村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宣传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迫切性,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是增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强大合力的需要。要彻底摒弃对党员学习教育的模糊认识,以创新的精神,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二)开展分类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党员的思想脉搏,区别对象,因人施教。当前,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要重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放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上。对一般党员的教育要突出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学习,帮助农民党员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本领。对老党员的教育,要注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并努力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

(三)创新教育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一要精心设计,创新教育载体。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针对农村党员“白天忙晚上闲”、“平时忙节日闲”的特点,以“业余、小型、灵活”为原则,实行基层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现有教育阵地全天候开放,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根据党员的需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举办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组织党员谈理想、谈责任,开展党日讨论等活动,确保农村党员随时随地接受党的教育。二要用好典型,发挥引领作用。要深入基层全方位选择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让广大党员在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中得到教育。

(四)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及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作用。当前农村党支部普遍都已配备了远教设备或文化信息系统,要加大对操作员的培训,使他们真正弄懂、弄清,并能很熟练操作设备,能根据各个党员的专门需求,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里和互联网上丰富资源中获取所需资料,真正让远教发挥应有作用。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16:5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