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

河南省宝丰县委组织部 陈峰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让党员干部真正受教育、使农民群众切实得实惠”目标,保证党教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关键。

一、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面对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农村基层干部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员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带头致富的领导能力不强,缺乏新思路、新办法。二是工作方法滞后,农村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一些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没有变,还是凭老经验办事。三是部分村班子换届不久,村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不强,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精神,个别支部书记虽在其位,但干事能力弱。四是个别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素质不高,“双带”能力不强。

2、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一些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干部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是重点,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

3、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党员培训组织难。从总体上看,除个别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快,村级集体经济较好外,大多数村存在着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沉重的现象,束缚了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和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4、缺乏主导性,学用结合不紧密,效果不明显。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党员,轻群众;重党建,轻科技;重学习,轻效果。普遍存在与实际生产生活结合不够,存在的问题是上面发什么播什么,有什么播什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知之不深,不能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分类施教,仅仅只是为培训而培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具体内容落到工作的实处,农民扶贫贷款、小额贷款项目资金不到位,所学内容没有转化为指导和促进工作的具体实践。

二、原因分析

一是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一些党组织只在救灾抢险、义务劳动、志愿献血、捐款捐物时,才想到党员,平常则很少想到;在党员遇到困难时,缺少及时地关怀和帮助,党员意识有所淡薄,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所下降。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我国现阶段,涉及党员干部教育功能的部门有组织、纪检、宣传、文化等多家单位(部门),干部培训没有统一的标准,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导致组织不得力,学用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缺乏对党员干部的系统政治思想教育机制,缺乏从农村党的先进性方面使广大党员树立光荣感和责任感。一些农村党组织忽视了发展党员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这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机制,不发展或是不愿发展新党员,造成队伍的老化和落后。

三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不活,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效果不明显。一些农村党员存在的思想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强,不能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奔小康;有的党员创新意识不强,观念保守落后,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确,办法不多;有的党员致富本领不强,在开展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活动中能力有限,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宗旨意识不强,不愿做服务群众的工作,怕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党员法制观念不强,以至于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迫切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学习内容与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脱节,教育与经济建设不相干,存在一种无的放矢现象,拿到什么念什么,泛泛而谈,教育目的性不明确,教育往往处于应付状态。

四是缺乏物质基础保障。几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党员活动场所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仍然有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场地、配套设施、活动经费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党员的活动需要。

三、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建立健全加强党员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其它部门配合,以农村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具体内容的现代党员干部教育模式,将“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学用工作方案,提出具体措施,逐步建立市、乡、村干部联系制度,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抓点示范,以点带面,以点促面。

(二)切实解决农民党员“双带”能力弱的问题。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建设“政治素质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农民党员“三强型”队伍。一是以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宣传作用。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和教育培训功能,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思路,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逐步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与文化娱乐中心。二是创新载体,完善城乡一体化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服务功能。建立组织部门、远教成员单位与基层单位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完善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对远程教育站点进行拓展升级,大力开展“远教入社区”和“远教入户”工作,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向非公企业、两新组织、学校延伸的工作模式,不断优化基层网络环境,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学习载体。三是学用为主,不断拓展远程教育新功能,切实提高远程教育学用率。结合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工作,推行“一站一示范”、“一户一技能”等做法,切实加大示范典型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全面搞好站点教学辅导和学用指导工作,切实推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四是整合资源,抓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制作一批针对性强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发、制作、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远程教育推动创业创新的需求,制作一批反映“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和适合本地实际需求的乡土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教育阵地建设。要继续加大新建和改造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力度,继续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添置和更新办公设施和电教设备,为农村党员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一是巩固宣传阵地。通过党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党员评议、民主监督等工作的情况,因地制宜宣传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科普信息、时政新闻等内容,将其建设成集公开工作信息、宣传新风新貌、丰富文化生活为一体的活动平台。二是完善教育阵地。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加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建设,通过增添设备、聘请教员等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为党员更新知识结构、理论实践和创新活动形式提供场地支持。三是落实活动载体。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先争优”、“责任目标”、“党员奉献”等载体,以载体活动推动阵地建设,用阵地建设服务活动开展,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四是拓展活动平台。选择家庭条件好、个体素质较高、致富能力较强、德高望重的党员家庭作为党员活动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辐射3-5名党员,各村党组织平时以党员活动中心户为单位,组织周边党员开展学科技、学政策等活动,搞好技术培训,解决农民党员“双带”能力弱的问题,以点带面,提高农民党员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四)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和手段。我们党在长期的党员教育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做法,应继承和发扬,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同时,又要根据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及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增强思想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开展各种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对党员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目标管理机制和量化教育与管理内容,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和党员的自律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使内容更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使党员教育真正起到武装思想和解疑释惑的作用。

(五)切实抓好流动党员教育。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度大。基层党组织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日程,抓紧形成配套的教育与管理体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新变化,制定和完善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解除他们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把流动党员与农村支部、流入地党支部紧密联系起来,使流入的党员保持教育不断。流出地支部要主动与流出党员联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流入地党支部要建立流入党员管理反馈机制,把党员参与当地组织活动的情况及表现情况,定期向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进行反馈,把反馈意见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和年度考核的内容强化监督考核,既要保护好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要引导他们关心村里的发展,积极参加村政建设,努力消除党员管理的“空白点”。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17:3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