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安龙构筑党员“精神高地”
打破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瓶颈”

贵州安龙县委党建办 韦学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安龙县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把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安龙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昌盛”提供坚强保证。

抓思想、凝聚团结,构筑“精神高地”

围绕中央、省委、州委重大部署和重要精神,按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三抓”构筑“精神高地”。一是抓学习。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和组织党员观看党史电影、电视片等形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党性党史教育,培养党员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意识,进一步深化党员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思想认识,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二是抓团结。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提高他们处理民族和民族地区问题的能力。三是抓培训。利用县党校和省内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着力构建“党校+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党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党建网站+手机信息系统”的“六位一体”党员网络教育模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学习教育,形成每5年将各级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内容, 

抓骨干,强化队伍,提升“人才瓶颈”

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三化同步”主战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发展功能,将发展观念新、发展思路广、发展经验足、发展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进少数民族地区领导班子,将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专业性强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增强班子的发展功能,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调配干部资源,力争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激活一方的效果。在用人方面,通过下派锻炼、上派挂职、轮岗锻炼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多层次地锻炼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注重从复转军人、致富带头人、妇女党员和大学生村官中发现培养人才,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市场经济、致富带富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农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增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力量。

求实际、创新管理,增强“幸福指数”

按照“地域相连,产业相近,便于活动”的原则,采取“独建、联建、挂靠”等方式,设置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党组织,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通过选派组织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输送党员骨干等方式,切实加强产业党组织的设置,形成“一产业一支部、一链点一小组”的产业格局,达到有产业的地方就要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要建立党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保证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加强“组委会”的参事议事共管工作,把党支部的工作力量下沉到各个自然村寨,弥补组一级管理上的空白,延伸基层组织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并通过选派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党建扶贫工作队等方式,建立挂帮干部联系点,确保少数民族地区每个行政村有驻村干部驻点开展工作,帮助理思路、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科学发展步伐。扎实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通过政策指导、项目扶持、贷款贴息、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思想素质好、创业能力强的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建立党员示范区、示范户,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党员“认岗”方式,给每名党员量身定做带头发展产业、钻研技术、带领群众致富的个性目标,让党员把先进性体现在带头产业发展上、体现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具体行动中,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创建民族特色党建带,大力扶持发展民族特色文艺演出、民间手工艺品产销、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展示少数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以文化推进党建工作,以文化激活经济发展,带动市场,搞活经济,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14:5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