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专家解读政府外交布局:注重组合牌善打人情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哥斯达黎加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唯一的建交国

  ◎墨西哥是拉美大国同中国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继月初李源潮副主席访问南美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将再次踏上拉美的土地。外交部昨天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31日起先后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专家表示,习近平此访选择的国家都很具代表性,将与李源潮的访问相辅相成,进一步体现出新领导集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国国家主席将首次访特多及英语加勒比地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天宣布,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总统卡莫纳、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总统钦奇利亚、墨西哥合众国总统培尼亚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31日至6月6日先后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5月9日至16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阿根廷、委内瑞拉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拉美。

  在昨天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习近平主席首访拉美选择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特多三国有何考虑?中方对此访有何期待?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介绍,特多是英语加勒比地区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哥斯达黎加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唯一建交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墨西哥是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同中国建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洪磊表示,这次访问将是习近平主席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中国国家主席对特多及英语加勒比地区的首次访问。

  “中方希以此访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与上述三国的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友好合作。”洪磊表示。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简介

  面积51100平方公里,人口458.6万人(到2011年)。位于中美洲南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尼加拉瓜,东南与巴拿马毗连。曾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宣布独立,1848年成立

  共和国。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中美洲名列前茅。外贸、旅游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该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与美国、中国、墨西哥、智利、秘鲁、欧盟等签有自由贸易协定,与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出口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纺织品、香蕉、菠萝、咖啡、医疗器械和电子配件等,主要出口对象国为美国、中国、欧盟和中美洲邻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

  >>简介

  面积5128平方公里,人口122.75万(到2011年)。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东南端,西与委内瑞拉隔海相望。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曾为英国殖民地,1962年宣布独立,1976年改为共和国,现为英联邦成员国。该国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丰富。经济以能源开发和加工业为主。能源产品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能源出口约占出口总收入的80%,是加勒比地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墨西哥合众国】

  >>简介

  面积1964375平方公里,人口1.12亿(到2010年)。位于北美洲南部,北邻美国,南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玛雅文化、奥尔梅克

  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均为墨印第安人创造。曾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821年宣告独立。墨西哥是拉美经济大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同45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墨西哥主要出口原油、工业制成品、石油产品等,主要出口对象国为美国、欧盟、中美洲、中国等;主要进口食品、通讯器材等,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

  □专家分析

  为何选择这三个国家?

  有点有面有新开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中心主任吴长胜,曾任中国驻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哈马大使。他指出,习近平主席此访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分别是加勒比国家、中美洲国家和重要的拉美国家,与李源潮副主席不久前访问南美相辅相成,巧妙地把点和面都照顾到了,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外交的布局。

  吴长胜介绍,墨西哥是一个拉美大国,在拉美事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的重要国家,历来在拉美和中美洲事务中有较大影响。

  主席此访为什么选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国人相对陌生的国家?吴长胜介绍,特多是非拉丁语的加勒比国家,无论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在加勒比国家中属于前列。“这是我国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非拉丁语的加勒比国家”,吴长胜认为,这一访问安排具有开拓性,充分显示我国重视同加勒比国家发展关系。

  中国现与拉美关系如何?

  对交流合作相互看好

  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发展起步较晚,主要在上世纪70年代后逐步建立外交关系,进入本世纪以来双边关系发展非常迅速。

  吴长胜介绍,在政治关系上,中国与拉美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基础日益巩固,这对引领中拉关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定位也不断提升,比如与巴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委内瑞拉建立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分别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吴长胜指出,2012年中拉贸易逆势增长,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地之一。“拉美国家看好和中国的交流”,吴长胜指出,现在中国和拉丁美洲都处于一个战略发展机遇期,都在探索怎么更好发展,因此经验交流成为双方很重要的课题,拉美国家很重视学习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

  对主席此访有何期待?

  推动人文、旅游交流

  吴长胜希望通过主席此次访问,能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人文交流、旅游交流,引起国内人民的兴趣,愿意去那里看一看,这对当地发展旅游业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他提到,墨西哥有重要的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特多是非拉丁语加勒比国家,旅游业对其也很重要,这些国家都非常希望更多中国游客前往游览,这也是他们对中国的期待。

  此外在经贸合作上,中国同拉美在金融、资源、能源等领域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中国因素”已成为推动拉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吴长胜指出,中国和墨西哥之间存在一些贸易不平衡问题,习近平主席此访可与其一道沟通相关政策,鼓励中国更多进口墨西哥的产品,并通过一些合作进行投资,实现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领导人既是最高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士兵。”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如此写道。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不足70天,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大角落,外交活动的密度和力度可谓空前,自信、务实、富有人情味等特色日益被外界所认可。

  出牌更积极主动

  以往中国外交大都跟着事情转,有着如季节更替般的冷热变换,但过去两个多月中国外交始终维持在很高的热度,随着主席、总理的先后首访掀起一波波高潮,并在心态、姿态、行动、理念上都呈现出更多的积极担当。

  当选主席后的第4天,习近平就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美国总统特别代表,第7天就偕夫人彭丽媛踏上首访之旅,先后访问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此后,新一

  届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频频亮相。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指出,过去外交一般有事了就转得快一些,事少就转得慢一些,新近则呈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态势,一方面确有不少事情需要去处理,另一方面新领导集体也想做一些事情,客观上的需要加主观上的意愿,促使我们更主动地出牌,这也反映出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

  更注重“组合牌”

  在新领导集体会见的外国高官中,有近邻,有远朋,有大国元首,也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通过这一系列外交活动推进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体现出“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布局。

  有分析指出,过去中国外交比较“向西看”,外交重点主要集中于同美国、俄罗斯、欧盟等的大国关系及一些战略要地,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布局则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除维持与大国良好的双边关系外,更加注重发展与邻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关系。

  在原有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外交之外,当前外交也更注重统辖能源、军事、金融、人文交流及民间外交,在公共外交上也开始更多新的尝试。

  善于打“人情牌”

  访问印度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来访的印度青年代表,深情回忆早年访印的情景,一下子拉近宾主距离。此前的首访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中多次用故事打动人,给往访国人民留下亲切、温暖的印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提到,习近平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显得十分温和,放松自如,还在演讲中加进不少自己当场的思考和发挥,这种在国际场合的自信从容,给外界留下非常重要的印象,也给中国外交注入“个性”和“气场”。

  外界也评论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访问富有人情味,有助于双方增强互信,减少猜疑,同时具有外柔内刚的特点,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发声铿锵有力,体现出“强势不强硬,自信不乏务实”的风格。

  本版采写京华时报记者商西资料来源:外交部官方网站

  加州会晤胜似访问

  这次外交活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美访问,但产生的效果在某些方面却胜似一次访问。这种会晤,双方往往不打领带,不过分拘泥于外交礼仪,显得亲切、自然。在轻松的氛围里,两国元首更容易了解彼此的想法。

  中美两国同时宣布,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

  安纳伯格庄园,又称“阳光之乡”,经常被选作美国领导人国内活动和举行国际会晤的场所,有美国“西海岸的戴维营”之称。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显系双方一次精心、特别的安排。

  特殊时期,特殊安排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将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和奥巴马开启总统第二任期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也可以说是在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层接触。

  在奥巴马第一任期,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但中局受到美国售台武器、涉藏等问题严重干扰,后经双方共同努力逐步得以恢复。去年,美国大选政治又对中美关系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在奥巴马成功连任、中国新领导层产生后,两国加快了各级别接触、对话与合作的步伐。在短时期内,双方通过元首通信、通话及美国国务卿访华等方式,确认了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

  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东北亚地区棘手问题一波三折,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信息技术再发达,国家之间沟通渠道再多样,也代替不了国家元首面对面这种最高形式外交接触的独特作用。按惯例,如果在中美元首共同出席国际会议时安排会晤,那么根据今年国际会议日程看,恐怕要等到9月俄罗斯圣彼得堡20国集团峰会时才能实现首次双边会晤。显然,中美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尽早安排两国元首会晤,以便早日为中美关系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确定路线图。

  不是访问,胜似访问

  元首外交有多种形式,从访问看,有国事访问、正式访问、非正式访问等;从会晤看,有正式会晤、非正式会晤等。现代的元首外交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

  习近平在出访拉美三国之后造访安纳伯格庄园,奥巴马则专程飞赴“阳光之乡”,这次外交活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美访问,但产生的效果在某些方面却胜似一次访问。这种会晤,双方往往不打领带,不过分拘泥于外交礼仪,显得亲切、自然。在轻松的氛围里,两国元首更容易了解彼此的想法。

  从会晤安排看,两国元首此次将有很长的时间在一起,可以讨论很多话题,而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形式安排讨论不同的议题,便于两国元首比较深入地交换看法。因此,表面上轻松、灵活、非正式的外交活动,实质上却对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形式对两国元首建立互信以及良好的个人工作关系至关重要,进而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影响。

  议题广泛,重点突出

  此次会晤虽然形式轻松,但讨论的议题却不会轻松。首先,要为下阶段中美关系定调,再次确认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次,提出两国加强高层交往、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的路线图。在两国元首会晤大约一个月后,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举行。这将是两国间又一次高级别、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活动。两国元首会晤提出的路线图将会在这次对话中得以细化、付诸实践。

  再次,就管控两国分歧、妥善处理一些敏感问题达成共识。元首会晤将难以避免地谈到贸易投资、亚太安全等领域的一些具体分歧,包括贸易壁垒、朝核问题、美国“战略再平衡”、东亚海上争端等。两国如何把面临的双边、地区和全球挑战化为机遇,如何把不时出现的摩擦化为合作,需要两国元首坦率对话,确立原则。

  对于中美关系特殊时期的这次特别会晤,两国高度重视,为此双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一次亮点颇多、意义非凡的会晤。相关报道见今天A04-A06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贾秀东

  系列活动体现外交布局

  目前,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起航。

  再过几天,习近平主席将踏上美洲的土地,这将是继不久前习近平首访俄罗斯和非洲三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之后,又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实践。

  最近,王毅外长将首访选定东南亚四国,杨洁篪国务委员访问了我国北方邻居蒙古,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选择了南亚近邻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瑞士和德国。连日来,许多外国领导人也接踵访华。

  上述一系列外交活动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深刻意义,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布局。很显然,这是对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的继承,也折射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些突出特点。

  其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居二望一”,中国已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各种世界事务往往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有能力也有意志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发挥更大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塑造周边和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涵盖刚果、特多、文莱、蒙古等小国,反映的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待小国之道,这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

  其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别于历史上及当今一些大国的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精髓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自己不搞也反对别人搞我赢你输、赢者通吃,展现了我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

  其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面临许多牵制和挑战。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部力量对我国战略防范和牵制的增加,二者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日益增长的力量还不足以使我们完全得心应手地应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挑战。这就需要我国外交运筹帷幄,多方周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处于实践的初期,但已显露出勃勃生机,假以时日将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非只重视“对大国的外交”,其实质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理念、做法和模式。

  本报特约评论员华敬文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15:19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汪蛟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