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捐助“不透明”:爱心“拥堵”在慈善路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川芦山“4·20”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面对漫长的灾区重建,爱心捐助也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近期舆论特别是网上舆论出现几乎一边倒的“不信任”,引发公众对慈善机构的广泛质疑,使爱心“拥堵”,善举“打折”。

  在信任危机之下,如何保护民众爱心,进一步激发从善向善行善的社会风气?成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要让爱心“拥堵”在慈善路上……

  公众爱心何处安放

  芦山地震发生不到1个小时,慈善机构和公众都迅速行动起来。深圳市壹基金启动紧急救援号召社会捐赠,邮政局和部分快递公司纷纷开通向地震灾区捐献物资的免费通道,更有不少民间人士自发到灾区一线救援捐赠。

  然而,与官方、民间热火朝天的爱心一起涌动的,却是舆论特别是网上舆论几乎一边倒的“不信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赈灾信息被大量转发评论,却大多带了一字评论:“滚”。数天里,不少网友晒出在人民币上的签名,以此防范钱款被黑。

  其他民间慈善活动,也遭遇质疑。作家李承鹏发起的民间捐赠陷入“帐篷门”事件,“物资堆积、无人发放”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

  凡此种种都释放出“捐款不安全”的信号。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爱心,究竟捐到哪里才是可靠的?

  一名从事慈善事业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捐款人开始只捐1元钱、1角钱,然后就要求对方出具捐赠收据。拿到捐赠收据后才敢放心大胆地捐出更多钱。

  也有人质疑,政府为何不肯给捐款人办理个税减免。广州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20多年来自己捐款从未获得退税。国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公众捐献,我出了钱,而国家税务机关却嫌麻烦,一点力都不肯出,这令我很不爽!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捐赠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可以抵扣退税。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法理上捐款可以退税,但办理退税的手续有50多道,极难操作。

  解决“三个不知道”究竟有多难?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捐赠不踏实?因为不知道物资去了哪里,不知道物资由谁派发,不知道最终谁受益。”广东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坦言,为解决公众的“三个不知道”,广东省红十字会要求物资发放,有计划、有清单、有反馈,做到程序透明,“有去有回”。

  广东省红十字会赈灾先锋队队员王敏懿向记者介绍了在芦山灾区物资发放的流程。先锋队共有9人,到达后先与当地红会和前线救援指挥部取得联系。随后,先锋队勘探小组先行探寻盲点、地理环境、受灾情况,拍下照片交给指挥部,再由物资运送小组、救援小组前往,对方村干部提供名单,派每户代表接收物资,并提供接收清单和回执。省红十字会有人专门负责回访,监督、核查物资发放。

  “一般一户人家能分到一顶帐篷,四五箱水,50斤米,基本能熬一个星期,坚持到政府把物资发放下来,慈善组织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政府救灾。”王敏懿说。

  然而,实际操作中,在惊魂未定的灾区,仅仅是把物资运进去、发出去,其困难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更不要说建立公平的发放方式、严格的物资登记签收制度,而所谓的“账目日日清”更近似于天方夜谭。

  壹基金传播部副总监姚遥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救灾中的“小插曲”:在一些村庄,每户的人口数量有多有少,差距较大,原本按户分配的物资可能会出现不均衡的状况。最后,救援队和村民协商,把所有物资拆开重分,由按户分配改为按人分配,结果从下午一直发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工作。

  健全法律保障让捐赠项目“透明”

  不少慈善人士认为,政府背景的慈善团体在人力资源、救灾协调力、物资储备等方面较民间机构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他们还希望法律的保障方面更加健全。目前中国社会团体中有国家立法的只有工会法和红十字会法,这是保护捐赠者和受捐者权益最好的武器。

  然而当下,政府背景的慈善团体遭遇信任危机时,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是,慈善的转型路在何方。

  广东省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流程再造,机制健全迫在眉睫。红十字会的转型,需注意六个方面:一是廉洁,要忠实捐赠人意愿;二是透明,把红会打造为盛装爱心的“玻璃口袋”;三是参与,倡导志愿者精神,包括奉献自己的思想、知识、时间、财产、物质、甚至是血、器官、遗体等;四是合作,摒弃门户之见,行业之异,尊重、包容,互助互通,协作共享,效益最大化;五是专业,包括科学正确的理念,现代技能和高度规范的治理水平和动作效率;六是创新,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记者 郑天虹 毛一竹)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3日 11:12 来源:新华网 编辑:赵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