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构建党性文化认同机制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贵州省遵义县第一小学 杨洪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的属性和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党性文化是党的价值体系、党的作风、党的行为方式和行动机制所构成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繁荣的根本。构建党性文化认同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开展党员教育的必须。

构建党性文化认同机制,首要任务是在党员中形成对党性文化的认知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党性文化认同是形成党员凝聚力的基础,全体党员对党性文化的强烈认同,就能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的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如旗帜、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等等。

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它回答了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是谁”的问题。这必须是每个党员都要形成的一种认同,只有真正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徽亮起来,八千多万党员就能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

然而,党性文化是高度抽象的精神文化,单向的理论灌输往往收效甚微,而典型宣传把抽象的说理变为生动的形象教育,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红岩》、《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在全体和群众中产生共鸣,除作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体现了党员的核心价值观,在认知上得到了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认同。

在党员队伍中,不乏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要善于发现、挖掘、塑造,并多层次宣传典型,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以及广播的宣传主渠道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感染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必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党员,进而在党员核心价值观上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更为坚定的信守和更为有效的实践,形成对党性文化认知上的认同。

构建党性文化认同机制,终极目标是在党员中形成情感认同,从而实现党员的知行统一。

美国著名学者卡斯特认为,认同是在文化特质或相关的整套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的过程。情感认同是党员在深刻、全面了解党员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其产生肯定和喜爱,是价值观认同的内化阶段。

因此,党性文化是培育党员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它具有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持久性强、吸引力强等特点。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中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同样,一个具有高素质文化的党员队伍,肯定有坚强战斗力。要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战斗力的党员队伍,一定高度重视党性文化的建设,加强党性文化的渗透,在情感上形成认同。

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关键,我党历来重视党员教育工作。近年来,遵义县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学习背篼干部精神活动等,提高了党员素质,提升了党员的精气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遵义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遵义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党员干部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双亲”活动,全县18000余名党员干部结亲帮扶19723户,走访群众5.3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600多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500多个,落实帮扶资金近6000万元。通过认“穷亲”帮扶贫困户,认“远亲”走进山区群众,认“老亲”慰问孤寡老人,认“娃娃亲”关爱留守儿童,认“特殊亲”贴近信访人群。“双亲”活动的开展,既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又让党员干部在活动的开展中,情感得以渗透、升华,将党员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知行统一。

综上所述,构建党性文化认同机制是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党员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全体党员对党性文化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形成认同,才能自觉弘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3日 17:4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