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施一公:“海归”生物学家圆梦祖国

微信扫一扫 ×

  中国梦,我的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为了梦想,他用十几年时间,从求学之余在餐馆打工的留学生,变成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为了更大的梦想,他又在一夜之间决定放弃18年海外奋斗换来的优越条件,回国从头创业。

  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89年,他又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去美国留学。

  就这样,一边打工赚钱,一边要在实验室中寻找自己的研究目标。在读博士后期间,施一公确定了“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这个研究方向。

  因为在这一领域的贡献,2003年,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并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十多年前出国时做的求学梦,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但这时的施一公总还是觉得心里缺点什么。一个更大的梦想、更大的挑战,就要走到他的面前。

  仅仅一夜间,就决定放弃令人羡慕的优厚条件全职回国,没提任何条件就要从头开始建立实验室,施一公的选择立刻遭到很多人的劝阻。

  施一公心里清楚,这时的梦,已不是学术地位或是优厚条件,而是自己要为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做点事情。他用两年的过渡期关掉了美国的实验室,回到清华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从买仪器设备,到招聘研究人员,一切从头再来。这个创业梦,不止是施一公一个人的。清华大学也想方设法给他“开绿灯”,帮着一块使劲儿。

  短短5年,施一公又先后把70多名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引回清华大学全职工作。他本人也在2010年把自己的国籍从美国改回了中国。

  回国后这5年,施一公又在《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高水平成果产出的频率,比他在国外时还要高。2010年,一支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国际评估组来到清华,评估的结果是: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6日 20:16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