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注重创新 深化服务
把远教网络建成党在农村的重要阵地

河南虞城县委组织部科员 董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虞城县创新实施“双网”资源整合和远程教育进“两区”工程,建成了乡村全覆盖、延伸多领域的远程教育大格局,把远程教育网络建成了党在农村教育干部、凝聚群众的重要阵地。“双网”资源整合被誉为“虞城模式”,中组部、商务部在虞城召开座谈会、现场会;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省、市介绍经验;创新实施远程教育进产业集聚区做法全省推广。

一、主要做法

(一)多措并举,深化学用

1.强化站点建设。结合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对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安装投影设备,配齐高档办公桌椅,提升了站点建设水平。目前,全县远程教育影院达到158个。

2.强化队伍建设。明确村两委班子一名成员为专职管理员,同时建立了以大学生村干部为主体的兼职管理员队伍,全县650名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本村站点管理员。

3.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健全站点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制度、管理员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九项制度”;设备管护机制,建立设备保管、使用、交接和赔偿制度,健全设备维修维护运行机制;管理员管理机制。建立了“四建一推”管理体系,即录用上岗体系、教育培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奖惩激励体系,年终推荐评选“十佳站点管理员”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县、乡两级督查制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4.强化网络管护。县委组织部与各乡镇党委书记签订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党委分别建立了组织委员具体分管、大学生村干部负责站点的网络管护责任机制;组织部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负责制,分片包点,责任整改。目前,全县站点畅通率和使用率均达到95%以上。

5.强化创新教学。在组织教学实践中,结合农村支部和党员实际,不断探索创新组织方式、活动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是推行“五步”工作法。在远程教育活动开展的程序上,推行“菱形”流程图工作法,具体内容分五步进行:第一步,由村“两委”成员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需求信息;第二步,由管理员汇总后根据需求信息确定学习时间和内容;第三步,进行“节目预告”、宣传发动;第四步,联系包点辅导员,组织开展学习;第五步,做好各种活动记录和信息反馈。通过推行“五步”工作法,使远程教育学有目的,用有方向,活动组织有序、内容实用有需,“两委”干部有位有威,提高了学用效果。

二是推行“六式”教学法。针对新时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远程教育活动特点,在活动方法上采取了“六式教学法”,即“党内活动”法,把远程教育与 “三会一课”、每月10日的党员活动日等党组织活动相结合,开展党建活动时安排相应远程教育内容;“集中培训”法,结合同业户学习,每次集中学习都明确一个专题,例如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干部素质教育等,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学政策、学技术、学科技。杜集镇王桥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示范,建成菌棚100余座,产品发展到10余个品种,2012年人均增收80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乡镇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以杜集镇为中心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总规模达10000多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以会代教”法,利用村“两委”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的时机,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一事一教”法,结合乡、村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相关内容,营造工作氛围,推进工作开展;“指定自学”法,针对工作或党员干部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或上级有重大活动,指定相关学习目录,组织大家学习。召开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县远程办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村基层站点组织收听收看,该做法被全国远程教育网以《盛会开到家门口》为题进行了报道;“开放娱乐”法,基层站点每周向群众开放两天以上,把基层站点建成了没有围墙的学校,丰富广大群众业余生活。利民镇张楼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开办了“乡村影院”和“文化大院”,每年组织播放120多场次,观看的干部群众达13000多人次。2008年元旦,利民镇在张楼村文化大院举办“科迪杯”农民迎新年运动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三是推行“三维”新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坚持三种模式并用,即网络在线教学,要求每个站点每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四次,每周群众开放日不少于两天,提高了站点点击率;空间传播教学,在县电视台开播《党建时空》专题栏目,筛选远程教育资源平台上的典型致富事例和农村适用技术,在《党建时空》专题栏目播放,通过电视传播,传送到千家万户,方便群众收看。身边的事激励、教育、引导身边的人,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现场指导教学,从涉农部门抽调专家人才,组建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由专家分包站点,现场解疑答惑,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2010年,田庙乡后刘村私营养猪企业发生瘟疫,大批存栏生猪不活动、不吃食。村干部将有关情况通过远程教育专家答疑平台上传后,畜牧专家不但帮助拿出了诊治方案,而且省远程办还专门协调委派郑州牧专边传周博士亲自到养猪场现场诊治,及时控制了疫情蔓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县科技局农艺师、县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成员李广献同志,坚持到张集镇18个红富士专业村站点,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在中国苹果年会暨陕西苹果节上,张集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

(二)整合“双网”,惠泽百姓

1.重视“双网”资源整合。县委、县政府成立高规格领导组,健全工作机制,职能部门突出特色,切实整合好现代远程教育网、商务信息网“双网”资源,着力打造“惠民工程”。在资金筹措上,每年县财政拨出专款50万元,党费投入30多万元用于“双网”建设;政策支持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双网”资源整合工作的意见》,列入党建目标考评,形成了推进“双网”建设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工作开展。目前,全县建成“双网”资源整合基础站点19个,延伸站点660个,为乡镇、村、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农户等免费建立信息发布平台4448个,商务信息服务实现了全县县、乡、村三级的100%覆盖。

2.构筑“双网”服务平台。

一是拓展信息服务。每年进行集中学习、区域培训及一对一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远程教育站点信息工作骨干4000余人次。根据各村产业类型,分行业成立学习小组开展教育,把“双网”上的产业信息下载下来,打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村民,方便农民随时学习使用。对群众遇到学不透、吃不准的问题,邀请市、县技术专家和“乡土状元”现场讲解,引导大家通过“双网”查找答案、解决问题。2008年,田庙乡后刘村1500亩速生杨树叶大片大片被吃光,村党支部通过“双网”信息平台,专家确诊为尺蠖病,并帮助拿出了防治方案,使1500亩速生杨得到挽救。

二是注重网上信息发布。探索实行了“党员信息帮扶责任制”,健全了党员分包农户信息服务制度、供求信息采集上传制度、网上成交情况登记制度、涉农信息检索查询制度等10项制度,各村党支部选择文化水平高、致富能力强、信息意识敏感的党员担任信息服务员,每个党员对口帮扶8-15户群众,帮助农民采集发布产品销售信息。田庙乡后刘村是远程教育“双网”合一建设试点村,该村有人口2600人,党员35名。村党支部实行“党员信息帮扶责任制”,选择30名党员担任信息服务员,按照“居住临近、联络方便、双方协商”的原则,每个党员联系10-20户群众,帮助采集供求信息,提供对接服务,达到了户户无盲区。今年春天,村里的小杂果还没上市,村党支部就发动党员,帮助群众在“双网”上发布小杂果供应信息150多条。小杂果刚成熟,仅四五天时间,全村就销售油桃、杏、李子等小杂果200多万公斤,而且平均单价比往年高0.4元,仅此一项,全村果农户均增收2000多元。去年冬季对接会期间,全县通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发布信息479条,促成网上交易额2.2亿元。

三是抓好网络信息对接。着重在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成交、核实等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信息内容全面有效、信息采集及时准确、信息审核客观真实、信息发布及时迅速、网上对接服务到位,成交核实及时上报。突出“四抓”即抓好信息采集。通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分包农户,负责采集农户供求信息;抓好信息审核。在信息发布之前,站点管理员和信息采集员对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核、层层把关;抓好信息发布。站点管理员直接登录远程教育平台“新农村商网TV版”上直接发布。同时,对审核后的信息24个小时内及时发布,确保时效性;抓好组织对接。信息发布到网上以后,站点管理员和信息采集员及时展开网上对接服务,帮助农民打电话联系买家和卖家,为购销信息寻找配对、牵线搭桥、当好“红娘”,提高网上对接成功率;抓好成交核实。网上对接达成交易后,信息采集人员要对成交情况及时进行核实。我县自2008年以来,组织参加商务部举办的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连续13次取得信息发布量和成交额全国试点县级单位第一名,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成交产品主要有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粮食、畜禽等6大类100多个品种系列,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我县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双网”合一站点的做法,受到上级领导的广泛关注。2010年7月19日,全国远程办、商务部联合调研组到虞城专题调研;2010年10月29日,全国远程办、商务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业务培训暨试点工作推进会议虞城现场会在虞城县召开,全国8个省区委54个试点县300多人到我县观摩学习;2011年,全国远程教育网、商务部信息化简报、河南远程教育简报对我县依托远教系统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及购销对接的做法作为典型事例予以推介。

(三)依托“双网”,扩面提升

1.实施“七进四延伸”工程。虞城县按照“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延伸服务领域,彰显远教合力。实施“七进”,即进非公企业、进农村专业合作社、进文化大院、进城市社区、进农户、进农村中小学、进孤儿院;“四延伸”,即向农广校延伸、向干部培训延伸、向农民工技能培训延伸、向农家店延伸。加强了拓展型站点建设,扩大层面,扩大受惠群体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已建成拓展型站点35个。

2.创新实施进“两区”工程。在全县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快速推进的同时,积极实施“双网”资源进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两区”工程,持续探索“双网”整合服务经济发展新路子。

一是注重建设。制定出台了《虞城县现代远程教育进“两区”工作实施意见》,按照“财政投入一点、党费拿出一点、受益单位出一点”的筹资方式,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60家产业集聚区企业、14个新型农村社区购买了投影仪、远教设备,配备了电脑,统一配齐了高档办公桌椅,建成了高标准的“升级影院”。同时建立了由党建指导员兼任的站点管理员队伍。

二是高能多用。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直播课堂”直播间,和专家互动,进行技术咨询,请专家答疑解惑,加强对“两区”员工和居民进行素质教育,着重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依托新农村商网TV版,引导“两区”企业和居民在网上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实行网上销售。广大企业老板、员工和社区居民纷纷到整合站点接受集中培训,看信息、学技术,接受教育。九州纺织有限公司组织党员、职工定期学习,查询发布信息,实现了网上购销,不但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企业文化品牌,在“升级影院”内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科迪集团公司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进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联欢晚会等,丰富公司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智能支撑。对“两区”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等情况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传技能、科技拓展型产业授技艺,创新创造型产业讲接轨”,筹划了远教智能支撑的“一企一品”。目前,在“双网”智能支撑下,县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五金电子、纺织服装、食品生产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制定了远教技能支撑的“一区一色”,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利民镇新型农村社区—“状元府第”社区,大力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并积极建设食品加工特色园区,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有限公司、虞城县誉乐食品有限公司等相继入园,一大批农民进入企业打工,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二、取得成效

1.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依托远教站点,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学先进,帮助农民采集发布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了党员干部通过信息化手段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为党员干部带领农民致富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舞台,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难题,为群众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和好事,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界沟镇是豫东最大的板材生产加工基地,有板材加工户172家,其中党员加工户就有91家,通过党员分包农户收集发布信息,与安徽、江苏、福建等地客商联系宣传推介当地板材,建立党群致富联合体76个,平均每天销售板材1000多包、10余万元,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海博量具公司依托远教网络,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广大群众向党员看齐,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有26名群众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加快了农村信息化进程。农民群众纷纷到远程教育站点接受教育,学会了计算机操作、互联网应用、信息采集发布、网上对接服务等技能和知识,拓宽了眼界,放远了视野,提高了技能。几年来,全县已有500多名农民群众考取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城郊乡及时通过政务信息公开栏、信息发布栏和村头大喇叭等渠道发布有关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提高了农民信息化水平。王集乡农民党员刘德行,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新农村商网TV版发布、查询信息,从外地成功引进彩色红薯在当地大力推广,并加工成纯红薯粉条,随后组织成立了虞城县刘佳彩色红薯专业合作社。几年来,该社累计发布供求信息1000余条,向上海、南京等地销售彩色红薯及粉条6万余吨。

3.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通过“双网”资源整合,使商务信息服务迅速覆盖广大农民群众,放大了服务效应,改善了农村流通环境。我县张集镇康楼村“万村千乡”农家店负责人田连营,是当地红富士苹果种植和经销大户,通过在远程教育平台发布消息,积极参加对接会,与山东、安徽、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的60多家客商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年销售苹果2万多吨,销售额6700余万元。在今年夏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上,我县在TV版和网络版上发布信息1600多条,促成交易额5400余万元。成交产品主要有水果、蔬菜、苗木、花卉、粮食、畜禽等6大类100多个品种系列,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

4.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远程教育播放点成为党员干部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乐园,倡导了文明新风尚,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塑造了新型农民。虞城县镇里固乡张屯村,自村远程教育开通后,群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扯皮斗嘴的少了,发家致富的多了;玩牌侃大山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科迪集团充分发挥远教文化娱乐功能。以“升级影院”为场所,全天候对员工开放,满足企业员工收看的需求。同时,结合企业文化品牌,在“升级影院”内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进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联欢晚会等,丰富了公司的文化生活。

5.助推了“两区”发展。远程教育进“两区”,使公共信息服务迅速覆盖到产业集聚区企业和新型农村社区,扩大了接受公共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在构建营销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创业技能,推动了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社区生产特点,筹划制定远程教育智能支撑的 “一区一色”,着力拉长产业链条,突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拳头。目前,全县新型农村社区累计开展各类培训60场次,培训农民5500人次,利民镇科迪景苑和易航滨湖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小麦—甜玉米—荠荠菜”一年三种三收的农业新特色。在网上购销对接会上,产业集聚区企业积极组织参与,采集信息,上传发布供求信息,企业销售订单明显增加,成交额累计超过3.7亿元,促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产值年均增长5%。虞城海博工具有限公司通过发布产品供求信息,每年直接增加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虞城汇丰棉业公司细纱教练高美丽通过“双网”资源进行技术钻研、经过组织培养,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并作为全国4个优秀农民工代表之一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今年,又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三、存在问题

我县远程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配套体系不够完善。在活动场所配套上,还有一部分村没有场所或活动场所是危房,影响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二是技术服务有待加强。部分距离机房较远的村级站点有信号不稳定、不顺畅现象;少数地方基层技术服务力量较为薄弱,站点故障排除不够及时。三是课件资源不够丰富。有的栏目受客观因素制约,更新速度较慢;中央、省平台通用课件多,真正适合农村农民需要的课件相对相对较少。四是站点设备有待更新。虞城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已有7年多,部分设备已老化或破损,村级无财力购买,部分远程教育站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协作推进氛围。大力宣传开展远程教育的战略意义,使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认清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干部群众了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形成相关部门协调推进、党员群众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强化运行维护,提高服务支撑能力。联合公安部门,加大对盗割远教电缆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站点安全保障能力;督促联通公司充实技术力量,健全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提高站点故障排除能力;协调联通公司,加大对设备、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三是继续倾斜政策,完善配套体系。针对我县当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现状,建议上级党组织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实施专项投资,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好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基础配套体系建设。

四是加快课件开发,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学习需求信息反馈体系,掌握党员干部群众在教学资源方面的所想、所急、所需、所盼。加快专业制作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资源开发投入力度,每年开发制作一批适合农村农民需求的课件。

五是建议上级部门统一配备远教设备。对部分自然原因损毁的设备,建议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购买,统一配备。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10: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