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民工局长”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提起“变身”农民工的“卧底局长” 陈家顺,人们都知道他是“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之一。为了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近十年来,陈家顺为8000多位农民工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多次帮助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维权。“有陈老师在,我们哪样都不怕,哪样苦都能吃!”。很多在义乌打工的沾益农民工都这样说。

  身先士卒,卧底行动

  2004年,陈家顺连续带了7批人到广东打工,铩羽而归,返乡率高达80%以上。输出人员的心理期望值和现实差距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群众把责任归结为干部宣传“凭嘴飚”、政府乱引导。于是有了指责、漫骂。最让陈家顺痛彻心腑的就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你收了老板多少黑心钱?和老板合伙来骗我们!”

  这件事让陈家顺意识到用人单位不讲信用固然可恨,自己没有了解清楚情况也同样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这件事促使陈家顺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以后要身先士卒,自己先去义乌的一些企业和工厂试工,对招工单位进行摸底,根据里面的福利待遇、工作强度分出“三六九等”,然后再把好的企业介绍给农民工兄弟们。

  关于那段经历,陈家顺对中国青年网记者如是说:“我2004年开始做劳务输出工作,最初做劳务输出是通过中介介绍,结果很不理想,老百姓觉得宣传时说的跟实际完全是两码事,因为这个原因,政府在劳务输出方面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影响。2006年后,省外劳务输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进一步推动省外劳务输出,2007年,沾益县政府决定在浙江省义乌市成立一个驻外劳务工作站,专门从事信息搜集、核实用工信息、跟踪服务、维权工作。成立之后,他们与当地企业直接对接,县政府花费了很大的行政成本,组织了303名农民到义乌打工,结果跟前几年差不多,老百姓仍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返乡率特别高。”为了完成政府交付的任务,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出得来、留得住、挣得到钱,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把农民工的生存状况真实、准确、细致地了解清楚,把农民工在那种生存状况下的生理、心理感受了解清楚,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全面做好服务工作。

  “卧底”的几年中,陈家顺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也干过组装工、装卸工等等。他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特意摘掉400多度的近视眼镜,以显得更加“逼真”。如此,他才对用工单位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情报”了如指掌,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荐乡亲去打工。他和老板谈用工条件,总是强调要按时发放工资,尽可能安排技术性的工作。因为他觉得:“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有组织可依靠。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回顾自己卧底生涯中面对的困难和攻克的过程,陈家顺这样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一是累,二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三是企业基层管理的简单粗暴,四是企业各层承诺不能按时按质兑现。我能克服是因为我是抱着当个小学生的心态,努力去学习、适应,没有像很多刚出门的民工去指责挑剔企业的不是,而是本着别人能做,我也能做的心态,本着先适应再说的原则坚持下来的。”陈家顺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

  “演皇帝像皇帝,演丫鬟像丫鬟。”

  “演皇帝像皇帝,演丫鬟像丫鬟。”陈家顺曾对记者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他进一步解读说:“皇帝自有皇帝的感受和想法、丫鬟也自有丫鬟的感受和想法。我们接触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济上较富裕的企业老板们,一类是最底层的农民工。我们的作用主要是桥梁作用,只有在农民工中像个农民工,知道农民工最想得到的、最担心的、最希望你提供帮助的,说出来的是他们最想说的话,做出来的事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服务,农民工才会感觉你是和他们一样的人,你是懂他们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在老板的那里,你只有懂得老板的真实想法,能涉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们才觉得你说话办事靠谱,只有这样,你才能发挥民工与企业的桥梁作用。这个比喻不大恰当,虽然人格平等,但当现实生活中,两类人的需求却有些皇帝与丫鬟的差距。”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陈家顺为8000多位农民工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多次帮助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维权,甚至冒着被打击报复的危险。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按时拿到月薪就是农民工的幸福

  “我觉得幸福主要是一个心理满足的问题,农民工的幸福就是心理期望能获得月薪3000元,能按时安全的拿到3000元他就觉得幸福,如果超出3000元的收入,他就会觉得超幸福。对我个人来讲,身体健康、工作充实、领导对我、老板对我、民工对我、我对一切人的承诺能够按时兑现就是幸福。我觉得现在的不幸福多来自于攀比和社会中人与人的差距。”陈家顺对中国青年网记者如是说。

  陈家顺说过,“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正是这一份良心和责任,才使陈家顺隐姓埋名背井离乡打工,为乡亲们卧底,也感动了亿万国人。面对怀揣中国梦的青年朋友,陈家顺给出了如下建议:“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不要去攀比别人,人比人会气死人;不要过多去关注那些你现在根本无法改变的事,关注越多、你越会失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今天能做的事,条件许可的时侯认真筹划一下明天该做的事,这样,起码你会感到踏实、充实。”

  动人以行不以言,陈家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中国梦的完美阐释。(记者 任竟慧)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10:4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葛燕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