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李克强总理访欧 中欧关系需把握机遇实现再平衡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欧关系近年来形成三大平衡,产生历史性变化。从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中即可见端倪。

  第一组平衡是区域平衡,即中欧关系在欧洲、欧盟、欧元区三者间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四国中有两个是欧洲国家——瑞士和德国,可见欧洲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以及欧洲对中国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作用。中国同非欧盟的欧洲国家冰岛、瑞士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与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建立紧密的贸易、财经与政府间合作机制,与中东欧十六国建立“16+1”机制,正是中欧关系区域平衡发展的典型举措,这不只是中国与欧盟整体关系的有益补充,更是新的推动力。

  第二组平衡是领域平衡

  欧洲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借助力量之一。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将为中欧关系带来新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欧盟连续九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关系的贸易色彩浓厚,但是欧盟迄今未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方倡议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协议表现消极。

  投资领域从而成为中欧合作的新期许。2012 年,中国对外投资600亿美元,最大的投资目的地是欧洲,为130亿美元,是美国40亿美元的3倍。目前中欧相互投资远未发挥应有潜力,2011年欧洲对华投资175亿欧元,中国对欧投资28亿欧元,占双方对外直接投资(FDI)总流量不到3%。中欧贸易量很大,每天都有高达10亿欧元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流动。但是,中欧双向投资流动明显落后于双方的经济实力,根据欧方统计,2011年欧对华投资175亿欧元,中国对欧投资28亿欧元。尽管有增长趋势,但是这一数字还不到双方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发展双边投资关系有巨大空间。

  日前,欧委会发布消息称,决定就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寻求成员国授权。这是《里斯本条约》将FDI纳入欧盟共同贸易政策以来,欧方首次寻求与他国开展投资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将使中国同欧盟26个成员国(注:爱尔兰除外)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简化为一份协议,将推动保护中欧双方投资,减少投资壁垒,增加双向投资规模。

  瑞士、德国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三位国家,意义非同寻常。李克强总理访瑞,不仅宣布达成中瑞自贸协定(7月正式签署),还宣布启动中瑞金融对话机制;在访德期间,宣布建立中德两国“财长+行长”的对话机制,实现双轮驱动发展。拿李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以中德关系发展的混合动力提升马力。不久前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时,中法也决定建立高级别经济财经对话机制。照此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更全面,更具伙伴色彩。

  第三组平衡是攻守平衡

  随着中国经济竞争力不断攀升,中欧经济关系从“互补型”走向“互补-竞争混合型”。欧盟方面越来越斤斤计较,不断挥舞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大棒,制裁中国企业。日前又威胁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和电信设备征税。中欧关系“中攻欧守”的局面将来还会威胁到目前最为紧密的中德关系,因为中国正在进军价值链上德国视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目前中德经济还是几乎完美的共生关系,但在今后20年中,中国给德国制造商提供的将不只是市场,而是开始有竞争。和太阳能产业一样,欧洲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感受到中国华为和中兴的强大竞争带来的苦果。高盛公司在最近一项研究中预测,接下来将遭受中国强大竞争的行业包括低端电力传输技术、高速铁路、风力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而这些都是德国工业界擅长的领域。中德关系确实特殊,但可能不会永远保持共生和谐。

  与此同时,布鲁塞尔方面也拿贸易协议来吸引中国欧盟执委会,本月预计将获得与中国就投资协议进行磋商的授权。日前透露的一份由欧盟对外行动署起草的草案文件显示,如果中国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问题及竞争方面的忧虑”,那么自由贸易协议(FTA)是可以期待的。但据欧盟消息人士和文件显示,仅仅是与中国签订FTA协定的建议,就已经引起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成员的担忧。法国和意大利在上周欧盟贸易专家会议上,带头反对这份战略提议。德国和其它成员国表示,欧盟应该寻求先与中国签署一项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随后再考虑FTA协议。欧盟2007年启动PCA谈判,但谈判仍然处于僵局。这表明,中欧关系既面临新机遇,也面临新隐忧。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上述三大平衡预示,中欧建立起21世纪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把握机遇、化解挑战,不断增强混合动力,不断实现再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欧学术连线主任 王义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14:35 来源:中国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