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的路径研究

重庆八桥镇凤阳村大学生村官 张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而党员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直担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重任。但是目前由于党员队伍结构的多元化、基层党员的需求的个性化、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化、党员流动多向化,引发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党员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部分不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把党员教育当做软任务,对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不力,不重视开展教育活动,督促检查流于形式。部分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党建全是弄虚作假,纸面上的文章,对经济促进作用不大,存在“两张皮”现象,认为抓和不抓一个样,抓好和抓坏一个样,因此,基层党组织对政治理论学习时紧时松,敷衍了事,走过场。       

(二)农村党员参与教育管理不够积极。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对教育活动从思想上不重视,甚至个别党员担心开展活动占用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工作,继而找借口少参加或者不参加,严重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个别党员自顾自家农活和外出打工挣钱,以各种理由托辞不参加组织活动。

(三)农村党员结构不尽合理。一是老龄化严重。由于乡村青年外出读书、打工留城以后,造成基层党组织存在“断层”问题,基层党组织老党员占到很大比重;二是文化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党员大多都是初中生,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过时,党员培训过程中理解力有限。三是外出过渡党员多。征地拆迁后,很多党员农转非后暂时在外过渡,党组织关系不能转移到居住地,由此产生外出党员管理难、教育难、党员发展难、组织学习难、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管理与服务。

(四)培训内容单调方法单一。在实际教育培训中,不少基层党组织没有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在内容安排的总体上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学习内容大多是政治理论教育,缺少农村急需的实用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缺乏吸引力。学习方法大多是念文件、读报告、看报纸而已。没有结合实际,许多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农民党员教育管理的经费不足。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学习经费严重不足。有些党组织为了吸引更多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实行党员误工费补偿制,一年支付党员误工费高达上万元。尽管如此,“出口”机制不畅,没有建立有效的出党机制,对于未严格按照党章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党员,处置时失之过宽,对不合格党员姑息迁就,影响到农民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这些保障措施的缺失,成为制约农民党员教育管理的障碍和瓶颈。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在农村党员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员结构多元化的时代条件下,党员教育要注重把深刻的道理与时代特征、农村实际和党员特点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开拓创新,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划分党员队伍类型,因地制宜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可根据农民党员的文化素质、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把党员划分为年老体弱型、经济贫困型、素质普通型、致富能手型、外出务工型五种类型:一是年老体弱型。将70岁以上的党员划归年老体弱型。这一类党员年龄大,但威望高,以寄送资料、上门服务的形式,让他们时刻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了解村里的发展规划,了解组织的意图和对党员的有关要求,保证他们的政治权利。二是经济贫困型。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明确致富能手结对帮扶,通过他们的致富经历和技术传帮带来影响和改变贫困党员的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提高致富能力,为普通群众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三是素质普通型。这样的党员大多数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党性意识较淡薄,党员活动缺乏约束力。要重点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意识,要求他们在生活、学习、生产中时刻都要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严格管理,实行能进能出。四是致富能力型。要求他们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帮带机制,增强党员的成就感,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保障党员发挥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帮带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实施能人党员致富工程,从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帮扶和倾斜,形成农村党员“示范带动极”。五是对外出务工型党员。落实专人负责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工作,使外出党员与党支部随时都能取得联系、汇报思想、传达信息。

(二)充实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培训方法。一是充实教育内容,改善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的教育内容除了包括党的理论、知识、方针和政策之外,还要包括法律法规、文化等知识的教育。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尤其要提高农村党员的法制意识,与此同时,在深刻理解农村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应该对农民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使他们掌握涉农法规和政策,帮助他们树立法律意识,从而能够行使他们自身拥有的民主权利。二是要改善教育培训方法,开展多样化教育。首先,着眼于党员实践活动。结合农村实际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党员在活动中发挥作用,同时获得教育。让党员“走出去”,学习先进、参观典型,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其次,注重运用大众传播工具。“空中课堂”、“坝坝电影”在党员教育中优势明显,更贴近农村实际和农民的需求,要搭建平台,经常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的活力。农村党员在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经济基础薄弱,要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党组织有效运转。一是采取财政投入为主,各级党费补助为辅的形式,加大党员活动资金的投入。同时采取财政投入、党内和社会募捐等多种形式,建立农民党员帮扶基金,用于扶持年老体弱、病重身残和家庭特别困难的党员,实施能人党员致富工程,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党组织建设的经济基础。实践证明,农村党组织只有在发展好农村经济时,才更加有凝聚力和吸引力,上面给政策,下面想路子,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四)建立健全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工作机制。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打破以行政村设置的传统模式,探索在党员居住区、致富能力党员中,设置致富能力型党小组、外出务工型党小组等,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二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抓经济,又抓党务”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完善民主决策、党内情况通报、党员议事会、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党风廉政等制度,克服轻视农民党员教育管理的倾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17:09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