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湄潭县远程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及成效

贵州遵义湄潭 刘启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湄潭县自2003年5月首批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管、学、用”的新型模式,努力发挥远程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15个乡镇,118个村,13个居(社区),总人口50万人。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有远程教育站点140个,其中中央项目站点28个、县级站点41个、乡镇自建站点71个。另建有1个C级站点(县委党校),89个农村中小学站点。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作用发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基础,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强远程教育站点的服务经济发展功能,必须着力抓好站点作用的发挥,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点服务功能的体现,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的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首先是在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性培训,提高大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所在;其次是在党员中开展党员承诺,让党员结对帮扶,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实现先富带后富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也是保证站点为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县在县教育局成立了“远程教育设备维修站”,成立专业技术队伍,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三是通过组织优秀的教学片,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深入广泛开展科种田、养殖、农产品信息,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进入市场,增强致富本领,提高生产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如我县马山镇清江村通过建立远程教育播放点,播放优质猕猴桃种植技术等光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年人均增加收400元。四是远程教育站点必须扩大在培训新型农民、新的致富能人、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整体水平,实现“生活宽裕”。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主阵地的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学习新经验,创新工作新措施,在被誉为“中国西部茶叶第一村”的核桃坝村,通过培训茶叶专业专门培训,使全村上百人走出村去,从事茶叶的制作和销售;站点并做好新农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工作,利用好站点的各项功能,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新能力。

(二)调整培训方式,围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

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员干部是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执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就势在必行,调整培训方式,以适应新建设工作的须要。一是加强在新村建设中规划编制的培训学习,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认识统一规划的重要性,党员能自觉组织起来保持村容整洁,其中更是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在县新农村示范点——兴隆镇田家沟,通过培训,提高村民认识,让其自觉遵守规划编制,自觉成为实施示范的带头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首当地农民自编自唱的“十谢共产党”花灯戏传遍了大江南北。二是使远程教育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基层干部,提供一些具有方便、易学、直观的课件,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空间的广大群众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的信息传播,替代了读书、读报、读文件等灌输式党员学习方式,解决党员集中教育难的问题。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深入地掌握了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党的知识、党对农村基层和党员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双带”能力,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实施建设过程要多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意识。

(三)创新服务方式,围绕“乡风文明”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减小农村与城市的精神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一个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先进科学文化,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这就要发挥远程教育在广大农村的中面广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达到“乡风文明”。一是通过远程教育节目中生动直观的教学片,开展富农政策教育,使党的富民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村村户户,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强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二是通过远教点开展文化继续教育,增加农民的文化知识,拓宽农民的知识面,接受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洗礼。三是通过典型引路,通过优秀的教育片,先进模范典型的事迹片,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民”。四是积极配合农村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等活动,引导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发展集体经济,夯实服务基础,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通过我县实施“两减两增三在村”、“五大机制”“五子工程”等系列措施,创新了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切忌好高骛远,特别是哪些经济“空壳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了那些投入少、见效快、受益长的经济项目,在这个过程就发挥远程教育信息量大,信息多,山里山外一个时间接受的优势。一是把发展集体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专业村、特色村,走生产加工专业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二是对发展起来的经济项目,在远程教育网络上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并在网络上进行宣传,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三是在积累一定经济实力后,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村的办公条件,改善培训环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近年来,为加强村组织建设,全县共改扩建村级阵地110余栋,投入达资金4000多万元。

三、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用形象直观、快捷便利的手段,及时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中央、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等党在农村的政策向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及群众传递,起到了宣传政策、教育群众、激励群众的作用,促进了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坐得住、愿意学,而且听得懂、看得会、用得上。

(二)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创先争优、“四帮四促”、同步小康驻村等活动,创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党员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三会一课”等农村党组织生活有了新的载体,进一步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开展先进性建设的主阵地。各村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意识都有了较大程度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扯皮的班子没有了,共谋发展、为民服务的增多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党员脱颖而出,党员双带作用明显增强。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通过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培训,采取“支部+远教+基地+协会+农户”等方式,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专业协会会员培训,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群众寻找致富途径,拓宽了致富渠道,促进了我县茶叶、烤烟、米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和农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如湄江镇金花村、核桃坝村形成了茶叶产业专业村,永兴天棚村形成辣椒村,茅坪地关村、桂花村、石莲解乐村成为烤烟专业村等。

(四)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的发展,构筑了多功能、开放式的农村信息网络平台。远程教育把大量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源源不断地向农村传递,加强了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缓解和改善了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各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将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信息录入微机管理,提高了村务、政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如永兴镇永兴桥村将大棚西瓜、盆景、辣椒等信息在网上发布,拓宽了销售渠道,销售量成倍增长。

(五)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优势,大力开展“四在农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宣传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知识。使农村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社会风气不断转变,脱贫致富的群众逐年增多。近年来,我们通过远教培训,广大村民看到了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最新面貌,发展家乡、改变家乡的愿望增强。通过县委、政府引导和补助,广大农村掀起了修建黔北民居的热潮,先后涌现出兴隆镇田家沟、黄家坝镇桃花江等100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县40%的农户住上了黔北民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17:0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