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抓教育 促管理 优服务
——秭归县着力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

湖北秭归县委组织部组织员办公室主任、组织科长 周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秭归县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争创“五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当“五星级党员”活动,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坚持“三推三定三改”,探索党员发展新方法

针对新时期党员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采取“三推三定三改”的办法,着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三推”就是扩大选人范围,采取由学校党团组织推荐、务工单位择优推荐、村民群众联名推荐的方式,确定培养对象;“三定”就是加大培养力度,对确定为培养对象的实行定人联系、定向培养、定期互动,促进迅速成长成才,达到党员发展标准;“三改”就是创新党员发展思路,改进考察方法、评议范围和谈话方式,实行“全程备案考察”、“群众全程参与”、“网络视频谈话”。用新的思路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造就农村党组织的“新鲜血液”。2012年,全县新发展党员42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00多人,其中70%以上都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二、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推行党员教育新举措

近年来,我县立足“三抓”,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培训,推进党员教育社会化。县委组织部负责抓好县、乡镇机关干部和村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乡镇负责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骨干培训,村级负责全体党员的教育培训,实行各负其责、层层负责。二是抓电教,实现党员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始终把党员电化教育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带富致富本领的重要手段,提出了远教设备全覆盖、信号畅通“两个全覆盖”目标,使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社区和机关得到了全面普及。县委还为70个三峡库区村配备了投影仪、音响、功放等设备。从今年起,在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远教每日半小时”,对收看情况实行一日一通报,有效提高了远教收视率。三是抓台帐,确保党员教育经常化。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完善科级干部培训信息档案,采取纸质档和电子档相结合的方式,对2004年以来科级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培训信息台帐,确保全县科级干部历年培训情况“心中有数”,为调训干部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多年不训、重复培训等矛盾和问题。

三、实行“一二三”模式,开启流动党员管理新思路

秭归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有2000多人。为了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从2008年起,县委组织部对外出流动党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武汉等地建立了26个流动党组织。并探索出“一二三”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一会一训一访”:每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青年座谈会,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流动党员集训,每年回访一次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双培双带双联”:“双培”就是把优秀进城务工青年培养成党员,把进城务工党员培养成创业能手;“双带”就是要求党员既要带头创业致富,又要带领进城务工人员共同创业致富;“双联”就是要求每一位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积极联系优秀青年回乡创业发展,联系外地客商到秭归投资兴业。“三问三为三有”:“三问”就是要求每个流动党支部要经常慰问老党员、慰问有困难的党员、慰问有思想情绪的党员;“三为”就是要求每一名流动党员每年为家乡党组织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家乡群众介绍一条致富信息、为家乡父老乡亲介绍一批工资高、效益好、能胜任的工作岗位;“三有”就是要求每名流动党员外出有请示、中途有联系、回家有报告。近年来,全县流动党组织共开展慰问活动60多次,慰问党员1000多人,转移劳动力4万多人,开展维权活动60余次,协调维权资金60多万元。

四、开展“五+X”公开承诺,展现党员干部新形象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扣党员争优秀“五带头”的总体要求,在全县所有党员中,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的特点,分别确定5项党员发挥作用的共性要求,同时区分不同党员实际,由党员再自行选择2-3项个性化履责项目。如农村党员五项共性要求就是:带头争创文明家庭、带头探索一个创业致富门路、带头帮扶一个困难家庭、带头承担一项公益事业、带头为基层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同时,要求党员根据自身能力,在参与一天村务、代理一项服务、协调一项事务、维护一段公路、走访一批联系户等“X”选项中,选择2至3项力所能及的事情争优秀、做表率。按照“五亮五比五看”的要求,我们把党员“五+X”设岗定责公开承诺与党员形象展示结合起来,全部规范上墙,并建立“五+X”台帐。同时,我们还通过公开承诺、定期讲评、年度总结、群众评议、考核评比等措施,确保活动的经常化、实效化。目前,全县1.5万多名基层党员干部领岗11.6万项,在全县形成了党员人人当先锋、个个争优秀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五个体系”,拓展服务党员群众新途径

县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意见》,延伸服务末端,着力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是坚持“一站式”服务,着力构建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形成操作规范、机制健全、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全县186个村全部实行村干部日常值班、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柜台式服务。针对留守家庭、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还实行电话预约,村干部上门服务,努力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稳定体系。按照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要求,划小管理单元,细化服务措施,对农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村、社区干部负责一个区域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四访促和谐”、“民情大走访”活动,实行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切实做到民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筑就,全县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升。三是探索“点菜式”培训,着力构建宣传教育体系。为全县所有村高标准建起了“农家书屋”,统一配送书籍、电脑和图书柜、阅览桌椅,并给70个库区村配备了投影、音响和乐器,不断充实完善村级文化娱乐功能。把农业、畜牧、科技专家组织起来,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培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共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100多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10万份,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四是构建“一体化”网络,着力构建商务流通体系。协调移动、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移动金融服务网点”,把银行办到农民家门口。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综合服务社、沼气服务网点等涉农项目,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兴办百货超市、农资店,着力建设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综合商务服务网络,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买到货真价实、安全放心的商品。五是推行“保姆式”服务,着力构建卫生医疗体系。把卫生医疗服务作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一项服务内容,实行城乡药品同质同价,并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挂牌上岗,有效提高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们还为每个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村民自豪地说“过去千百年来我们都叫看医生,如今变成了医生来看我们了!”

六、关爱特殊群体,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新手段

为确保全县7万多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外安心工作,我县建立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工作机制,为每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落实结对一名村干部、社区理事长或党员作为帮扶人,建立“两卡一档”即“关爱联系卡”、“关爱登记卡”以及“档案信息”。全县各村党员干部与1882名留守儿童、2959名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实现结对帮扶的全覆盖。按照“2111”(2天一次电话联系,1周一次登门看望,1月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父母或子女沟通一次,一月将全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情况向上级党委汇报一次)的要求认真做好联系和服务工作,对家庭困难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村党组织通过“一家一户”的形式召开“支部扩大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得到了留守家庭的一致赞誉。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8日 10:45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