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员“老黄牛”的耕耘人生
——记桐梓县羊磴镇老党员娄必强

贵州桐梓组织部远教办 王明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大家都叫我老黄牛,哈哈哈!”说起自己的绰号,娄必强笑声朗朗,显得十分高兴和自豪,满脸的笑容堆聚在眼角,那一道一道的年轮仿佛在骄傲地展示着他平凡的生活却不平凡的事业。

原来,“老黄牛”是村民们对这位老党员的昵称。

永不退休的“老黄牛”

年近70的娄必强曾经担任过小学教师、校长和政府公务员,他将满腔的热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深深热爱的事业中,因为工作出色,1989年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退休后,“老黄牛”仍不肯停下耕犁的足迹,满怀热情地将自己的夕阳余热播撒在温暖的故土上。

他是村里的“引路人”

羊磴地势险峻、山多陡峭,属于省级一类贫困乡镇。文化人娄必强,深深懂得路对于发展致富的重要性,也一直在思索怎样让乡亲们过得更好。

2005年,家住桃子村的娄必强开始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集资修路。群众对于修路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修好了路,出行更方便,孩子上学也更安全,值!也有人出于对经济的考虑,认为没有路,也过了这么多年。了解了大家的想法后,娄必强一遍又一遍地在自己设计的路线上反复来回,以确定这条路线惠及的乡邻最多,需要的资金最少。在路线所涉及的村民组里,他的真诚和汗水打动、说服了大家,16户群众终于下定了决心——修,一定要修。

毫无私心的娄必强在设计线路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这条路对于自己受益并不大,但是他仍然率先捐出家里的土地用于建路,这样的举措使大家深受感动,很快,路的占地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家如火如荼地开始动工修路。

修路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小插曲,比如爆破石头意外打坏了群众的房屋,娄必强当时并没有钱,却及时到亲友那里借钱把人家受损的房屋修好;诸如修路打坏人家玻璃这样的情况,他都默默地捐出钱来赔偿。娄必强并不富裕却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时值严寒季节,条件十分艰苦,大家紧紧拧成一根绳,短短几个月,路便修好了。

深知修路来之不易的娄必强,每年都力所能及地坚持修路、补路、割路草,让路更结实,让大家行走更方便, “老黄牛”的昵称便是在这时被大家叫开了。村民们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老黄牛”的敬意和谢意!

他是行走的“小银行”!

娄必强每月领固定工资,生活简朴,身上的衣服早就洗得褪色了,但是他对乡亲们却很大方。

年迈的邻居身患疾病,娄必强每月定期从工资里拿出钱给邻居买药;凡是有乡亲患了重病,他都主动上门捐钱;为了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凡是考上了大学的学生,他都每人奖励。

“小银行”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将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其实,自己的老伴也身患着重病,也需要大笔的治疗费,可是,“老黄牛”就是这样,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困难,毫不吝啬地伸出双手。有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这香味不仅仅留在了娄必强的双手上,大概早就弥漫到乡亲们的心坎里,弥漫到家乡这片温暖的土地上了吧。

他是免费的“小喇叭”

娄必强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坚持收看新闻,对于中央精神、国家政策了解及时、深入。吸收到了新知识后,他便会邀上乡亲们坐到一起,将自己了解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农惠农政策、三农发展等信息向大家进行宣传,还让大家了解义务教育法、掌握新型农民实用知识。即使是已近古稀之年,讲起话来,几个小时都不嫌累,大家也听得津津有味。

他的讲解,将本地的实际和理论结合起来,通俗易懂,让乡亲们充分了解和理解到党和政府对于农村、农民的关心和支持,这个“小喇叭”的精神和力量,可是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的呢!

夕阳也有无限的美好,“老黄牛”用爱默默耕耘着家乡这片温暖的土地,享受着从奉献中换来的骄傲和自豪,看似平凡,却很伟大。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8日 14:2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