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笑声传出葡萄园
——仁怀市二合镇仁文村远程教育助推葡萄产业发展纪实

贵州仁怀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彭登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赤水河畔仁文村,颗颗葡萄亮晶晶。走进盛夏的仁文村,就走进了葡萄的世界,到处都是晶莹剔透、果肉饱满的葡萄。在种植大户向举坤的葡萄园里,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循声而去,只见一串串葡萄迎风抖擞,让人垂涎欲滴。眼看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向举坤的脸上笑开了花,而这只是仁文村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葡萄示范基地的一个缩影。

仁文村位于二合镇西南面,土地贫瘠,山高路险,通讯闭塞,至今还没有通村公路,是典型的边远贫困村。全村共15个村民组,716户人家,3312人。2003年,该村开通了远程教育后,村支两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解决“三农”问题,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最终确定成立“远教农民致富联盟”,联合学校走发展葡萄产业之路。

群策群力找路子。成立“远教农民致富联盟”,兵分四路派出智囊团,积极探索寻找致富增收的路子。一路以青年实干家向举坤为代表,自带经费赴金沙取经,了解、学习葡萄栽培种植技术;一路以支部书记陈金禄为代表,到临近的双龙村和镇中心站,利用远程教育“地网”学习了解市场信息、收集适合该村发展的产业的信息;一路以村三所学校远教站点管理人员为代表,充分利用“天网”,积极在网上寻求调整该村产业结构的路子;一路以村主任张本会为代表,积极收集各路反馈的信息,组织召开群众会,讨论全村的致富之路。经过四路人马的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最终决定将种植葡萄作为发展该村经济的突破口。

示范带动好样子。确定了项目,村民们还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告诉他们螃蟹好吃。鉴于此,村支两委果断决定,派出勤学上进和具有实干精神的向举坤到金沙深入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并鼓励其率先在自家地里试点种植。在向举坤的努力下,葡萄试种取得成功。2009年,他的葡萄年销售收入达4多万元。村民们看到了种植葡萄的良好经济效率,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葡萄种植规模也从2005年的1户0.2亩发展到现在46户126亩,今年预计年产值可达130多万元。

“村校联手”出点子。为使远程教育在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村支两委决定联手学校,出力出策。一是利用站点收集储存信息。利用远教站点定期搜集葡萄各个生长时期的规律特征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并储存了葡萄育苗、嫁接、栽培、病虫害防治、存储、包装等一系列课件,做到葡萄从种植到上市的系列技术能够自行解决。二是开展专项培训,进行种植技术的适时更新。自2007年以来,该村学校站点协同村支两委开展葡萄种植专项技术培训80期,参训村民达1800余人次。通过培训,村民掌握了最新最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三是开展送知识上门活动。五七农中、河岸小学远教站点建立了由34名4—6年级学生组成的“红领巾信息传递队”,根据群众需求把村和学校里储存的课件适时传送。四是以“一校一块葡萄种植试验田”为载体,推行现场教学。建立了“一校一块”葡萄种植试验田,定期到试验田利用远程教育知识进行现场教学。河岸小学在海椒平村民组建立一块0.4亩的试验田,由于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到位,亩产值比别人多了400多元。

巧辟蹊径开方子。由于该村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葡萄销售就成了头等难事。为此,村支两委开出了治理销售之路的“方子”。一是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协会,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价格信息,并积极主动联系买家,打开市场,形成统产统销的运作模式。二是进行品牌包装。注册了“二合葡萄”这一品牌,并按照美观、大方、实用、适度的要求,统一制作了包装盒。三是建立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建立了葡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营销体系,成功打造了葡萄销售的“丝绸之路”。现在老百姓种了葡萄,不愁销售不出去。“现在愁的不是我们,是哪些买葡萄的,愁买不到这么好的葡萄嘛!”该村村民这样说。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10: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