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重庆市巴南区创建“党建红云”平台探索信息网络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新途径

重庆巴南区委组织部 万传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手段、方式和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为党员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资源,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网络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实践课题。重庆市巴南区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和十八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创建了集党员教育、管理和需求服务为一体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党建红云”,为信息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做出了有益探索,得到张德江、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肯定。

一、背景动因

(一)全球信息化飞速发展,党员教育必须占领网络阵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1%,其中手机网民数量4.2亿,年增长率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69.3%上升至74.5%,伴随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升级,手机网民数量正快速提升。在巴南区,根据2012年6月的调查统计,拥有智能手机的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一半,占52.19%,会电脑、会上网、会手机上网的党员分别占比29.15%、27.47%、29.14%,均已接近党员总数的1/3。网络信息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生活、学习及工作的重要因素,党员教育必须占领信息网络阵地,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

(二)新形势带来新挑战,党员教育急需破解时代难题

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党员成分、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给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流动党员增多,出现身份淡化、教育缺失和管理缺位;非公有制身份党员增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亮身份难、建组织难、搞活动难”;年轻党员和高学历党员增多,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传统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对他们的吸引力、影响力不足;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呈现“政治边缘化、生活贫困化、情感冷落化”状况,对体弱不便和边远山区党员的教育管理难以覆盖到位。根据巴南区2012年党统数据,全区共有党员46734名,其中农村党员17182名,流动党员(含流入、流出)662名,“两新”党员4182名;35岁以下党员占总数的17.3%,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占29.4%;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11212名,占比超过65.3%。面对这些新形势新特点,党员教育工作迫切需要更新理念、创新手段。

(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党员教育有了新平台新手段

从门户网站到社交空间,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信、从PC机到笔记本、平板电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网络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神奇变化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腾讯公司调研时所指出的“现代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未来,三网合一、宽带提速、5G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取得新突破,移动互联网将普及应用,云计算将大行其道,这些科技成果为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技术平台。2011年9月,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约共建“云端智慧重庆”,2011年11月,巴南区提出“云谷”构想,推出“六云”计划,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合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教育云计算产业园,在此背景下,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党建红云”应运而生。

二、主要做法

(一)“四项举措”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区委重视,强力保障。将“党建红云”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书记工程”,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研发组、工程组等工作机构,并将平台建设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二是积极争取,获得支持。项目自2011年国庆节后启动以来,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科院、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重庆市科委、重庆网安公司等的研发指导和技术支持。三是建立机制,规范运行。制定实施了“党建红云”信息平台管理、使用和考核办法,将“党建红云”的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全区党建目标考核。四是分批实施,全面推进。“党建红云”分四批实施,第一批在7个街镇、9个村进行试点,2012年1月4日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正式开通。第二批于4月30日前完成主城4个街道的建设。第三批于6月30前在除主城以外的其他18个镇街政府办公区域实施建设。第四批于2012年10月1日前全面完成了平台服务器集群建设和区政府办公大楼、22个镇街政府、279个村居办公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

(二)“四个层级”扩大党员教育覆盖范围

“党建红云”平台设置了四个层级的用户体系,分别赋予不同的应用权限。一是访客群众。未进行注册的普通群众,可使用对外开放的党建快递、巴南新闻、民意调查、部长信箱等模块;二是非党员用户。针对完成注册的机关干部和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中的非党人员,增加网上办公、三深入等应用模块的使用权限;三是党员用户。通过组织认证的党员用户可访问电子党务、支部生活、党课、交流园地等专属模块;四是组织管理员用户。对各基层党组织分级设置管理权限,完成组织关系转接、党员信息维护、组织活动开展、信息发布等工作。通过“四个层级”的分类设置,“党建红云”使党员教育的覆盖范围从党员扩展到了机关干部、村居干部和普通群众,并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三)“六大创新”实现党建信息平台技术升级

通过“六大创新”举措,“党建红云”与传统党建信息平台相比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模块化设计,由“管理平台”向“应用平台”转变。22各板块涵盖信息发布、党务管理、学习培训、社会动员、网络调查等多种功能,改变了传统党建信息平台“管理平台”的单一功能设计。二是运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由“IPV4”向“IPV6”转变。实现“IPV4”与“IPV6”主流业务互通,地址资源更加丰富、扩展性更好。三是开发服务功能,由“被动接受”向“需求服务”转变。将远程医疗、劳务资讯、生活指南、实用技术、网上办公等功能融入平台,全方位满足党员群众不同需求。四是使用多种终端,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变。平台利用四网四屏融合技术,使党员应用资源和交互信息同时呈现在电脑、手机、电视及下一代虚拟屏幕等多种终端上,让党员随时随地接收和上传信息,参与党组织活动。五是拓宽应用形式,由“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变。通过文字、声音、画面等全媒体手段,实现了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直观、生动、即时、双向的交流互动,改变了文字交流单向传输的简单模式。六是采取无缝覆盖,由“区域化”向“全球化”转变。通过安装双向卫星小站和大功率无线网络设备,“党建红云”加强了边远山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网信号到村入户,较好的解决了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和党建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均衡问题。

(四)“五大成效”提升党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是搭建了直达党员群众的信息“快车道”。利用云直播技术,巴南的党代会、组工会、七一庆祝大会、“蒙代尔重庆行”巴南论坛等重大会议、活动和区委工作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到党员群众。党员可以通过多终端方式登陆“党建红云”,随时随地采用多种方式学习交流、参与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二是破解了党内管理的难点。“党建红云”的创建使党员在家里、车间、办公室、田间地头、天涯海角都能随时随地参与组织活动,特别是流动党员、老弱病残党员、零散“两新”党员等不用坐车赶路、离家离床,在手机上电视上就能参加会议、开展教育、接受管理。石滩镇“云端党总支”推荐提名党的十八大代表,利用“党建红云”平台,实现了贵阳、南坪等“云端党支部”和66名流动党员全参与。2012年3月20日,巴南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在新疆打工的流动党员黎良均用手机收看会议后,激动地说:“没想到流动在外还能看到推进会现场。以前鸿雁传书十天半月未必收得到,现在红云传送瞬间即到。”三是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形式。“党建红云”将电视、视频、课件等内容丰富的各类教学资源统一放到“云”上,供党员干部群众自由选择所需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党员教育的灵活性。“支部生活”的专题学习和“交流园地”的自由讨论改变了以往“开会传达文件”的单调。“1921”的3D虚拟空间开辟了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吸引1128人次参与红色旅游。2012年11月1日,区委书记李建春在“学党史、知党恩、喜迎党的十八大”主题活动中做客“会务中心”,为党员群众宣讲党史,国内外数百名巴南籍党员通过平台参加互动。四是实现了城乡党建资源的共享。“党建红云”的建设改变了过去宽带主导的单一网络模式,通过大力发展3G网络、WiFi等无线通信模式,构建起了立体化、全覆盖的网络格局,有效实现了城乡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织共建、生活互动、工作互促,开创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局面。目前,巴南已通过“党建红云”平台结成党员帮扶对子1191对,党组织帮扶对子541对,开展活动1235次,城乡联建党组织198个,达到了100%覆盖。五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建红云”丰富了党员教育形式,并将医疗、劳务、办公、生活资讯、网上交易等融入一体,创设了党员需求性服务的新平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全区平台提供医疗服务89次,帮助1123人创业,受惠党员达14386人。通过“红云”收集意见建议1168条,反映问题256项,均在“云”上进行了办理公示。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党建红云”收到党代表提案提议390余件,均按规定进行了立案、办理和公示。目前,“党建红云”已被确定为重庆市党建云计算建设试点平台,并列入中组部督查办件(阅办件[2012]866号)。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16:4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