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红色老人的党员教育“经”
——记四川省江油市王右木纪念馆原馆长霞新民

四川绵阳江油 胡仁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他一生只钟爱一种颜色。

他一生只传承一种信仰。

这位精神矍铄的红衣老人,常年穿行在城市社区、厂矿学校、乡镇村社。他每天复制着这些脚步,将一幕幕烈士壮举、一个个先进人物、一串串红色往事送给基层党员干部……他的背影,早已成为李白故里万名党员干部心中生动而熟悉的映像。

他,就是四川江油市红色文化传播人之一、王右木纪念馆原馆长霞新民。

霞新民

霞新民

 一生钟爱一种颜色 

霞新民1955年参加工作时,只是当地农产品采购局的采购员。这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职业。采购员嘛,定产品“缩水”,吃回扣“发财”,大家这么认为。

霞新民先后在江油武都区、明镜中学担任后勤总务,在物质局、建设局搞过小城镇建设。和“物质”打交道,一晃就是10多年。他的简朴行为最终赢得了尊重和认可,上级要调他到绵阳工作,因小城镇建设需要,他主动放弃了机会。1975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霞新民交往的朋友,多是早期在江油的地下党或老红军。曾经在董必武先生身边工作的陈文,是开启霞新民红色之门的人,他们的忘年交,很快成为霞新民思想进步的里程碑。

从此,霞新民跟红色有了不解之缘。春寒料峭之时,一袭红色夹克,夏日酷暑时节,半身红色T恤,没有人见过他穿另外颜色的上衣,仿佛唯有红色,才能描述和总结他的工作和生活。

1987年,江油市筹建四川马列主义先驱王右木烈士纪念馆,霞新民怀着对这位“老乡”的无限崇敬,挑起了这付沉甸甸的担子。1991年6月25日,王右木纪念馆如期开馆,霞新民成为第一任纪念馆馆长。

在年接待3万人的重压之下,霞新民和普通解说员一样,每天必须熟记烈士壮举,清点烈士遗物,管理馆内事务,用敬仰和激情把红色火种传播到四面八方。

霞新民对烈士生平事迹的痴迷无以复加。无论出差到哪,当地革命烈士纪念馆他必去,革命先烈的书籍他必买。参加全国订货会,一到邯郸,他便违反“纪律”,先去了烈士陵园原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的墓地。他忘了时间,返回后,伙食团的饭开过了,一个下午的订货会,他空着肚子。

去昆明办事,列车沿途站点附近,成昆铁路建设者烈士墓碑密密而立。列车停靠十分钟,他也抓住时间过去细看。返回车站时,眼见火车离他而去。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湖南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霞新民一走就是50年!

从农村到城市、从普通党员到王右木纪念馆馆长,一路风尘,霞新民换得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他眼里,地是红色的,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天是红色的,是劳苦大众用热情点燃的;人是红色的,是千万党员用信仰塑造的..... 

一生探寻一种思想

75岁,对一位老人来说,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但他却始终保持了一颗孜孜求索的心。

霞老是江油市委组织部的常客。党的新政策他要最先了解,他要把党的声音最先传递给城乡干部群众。他非常喜爱组织部编辑的《江油基层党建》,每一期都准时领取,细心研读,用党的最新政策和党员事迹充实他的党课。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读报。他说,《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绵阳日报》是每天的“主食”;《支部生活》、《党课参考》、《四川党建》是日常的“佐餐”。他珍藏最久的书是一本原版《红岩》,书虽已发黄,可反复阅读,仍意犹未尽。

说起革命书籍,谈起革命先烈,这位老人如数家珍。家中有关先烈的书籍林林种种,那些事迹虽时过境迁,但在他内心,却屹立不倒。

1997年,霞新民退休。之后,在王右木精神的感召下,他开始了对青年朋友漫长而艰辛的党课辅导。

初讲党课,霞老心里也没底。他认认真真念讲义,举事例,生怕念错一个字,弄错一组关键词。然而,尴尬之事未能避免。一次,他给机关党员讲党的基础知识,半个小时后,他在黑板上写下一组关键词,转过身来,一半人离开了课堂。就为这堂讲砸的党课,霞老至今还怀揣歉意。

思来想去,霞老觉得,党课不成功的原因,是自己备课不深,没找准思想脉络,没贴近现实生活,距离年轻人有些远。

为此,他每天到档案馆和相关单位查阅资料,无论是革命军人和革命烈士,只要和中国革命有关联的,他都要查。有的简化字不认识,就查当代字典,再查不出来,就查康熙字典。

他夜里猫在被窝思考讲义,白天耗在家里全心备课。由于用心潜读和长期奔波,脸上多了一副老花镜,嘴里少了两颗关键齿,他的手也开始颤抖,但这些都不能阻止继续他的“红色旅程”。

霞老的努力没白费。他不再死抠字眼儿,生背讲义,他甚至学会用最简单的事物诠释最复杂的问题。他用一页稿纸,就能形象说明一分为二、不能主观片面地看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讲得活灵活现。

退休14年,霞老家中用于讲党课的藏书和资料上千册,撰写的党课讲稿和心得体会近100万字。江油市所有能上档案名录的人和事,都深刻烙在他的心上。

 一生传唱一首歌曲

 在霞老的“课程”表上,有一首歌曲一生不衰。无论在哪里上党课,他都要先领唱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说,这首歌能凝聚力量。

5.12地震发生后,余震接二连三。江油敬元,枫顺等山区乡镇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被困。霞老和工作组一道,翻山越岭,徒步5个多小时,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进山去。他说,特殊时期,那里太需要精神抚慰了。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江油市委“流动党校”的组建,使霞老成为一名“流动党课”教师。

“流动党校”就是流动讲课,教学覆盖全市1000多个基层党组织。70多岁的霞老能扛得住吗?

霞老似乎从不担心这个。他十分珍惜每次流动讲课的机会,每天第一个到组织部报到。

“流动党校”的“教室”通常设在露天,霞老已经习惯冒雨、或在烈日下为党员干部讲课。

“只要凝聚党和群众的力量,再大的灾难都可以战胜!”霞老眼含热泪,声音颤抖。在临时安置点,在医院救治棚,在帐篷学校,在机关临时办公点,在火线入党现场......党旗飘扬的地方,都是霞老的课堂,都会飘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

霞老追随“流动党校”,先后到武都、贯山、雁门等20多个乡镇,为3000多党员干部和群众巡回讲课。他把蒋晓娟、牛玉新、王光香、尹铅华的英雄事迹融会贯通,走到哪,讲到哪。

“先烈们为党可以舍去生命,我们不过是为党多做些工作。”他希望更多的群众、特别是青年朋友,在了解革命先烈事迹的同时,多了解身边党员的事迹,激发他们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心。

“霞老的党课,既形象,又生动,党的政策好不好,城市生活啥水平,农村建设啥模样,一下子了然于胸!”党员们在党课中重新审视人这一生的时候,那种懵懂的入党动机才真正得以洗涤和净化!

 一生撒播一粒火种

 “我是党课宣讲员,三个代表记心间。传播科学与真理,共产党员志在前。”霞老自编的顺口溜说的也很活泛,他虽年纪大,可精气神好,他说他还能跑20年。

1998年,霞老开始前往成都、绵阳和江油一些重点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所到之处,分文不取。

成都十二中是王右木烈士工作过的地方。霞老作为王右木纪念馆原馆长,应邀与学校师生共同缅怀先烈伟绩。学校为感谢霞老的“上门党课”,特地制作了一块“王右木纪念馆”的匾牌和一副“高师学府附中讲坛先生伟业垂青史;巴山崔巍蜀水源长后辈使命继前驱”的楠木对联,校长亲临江油,捐赠给了王右木纪念馆。

霞老传统教育的事很快传开了。这位已有34年党龄、党旗般鲜艳的老人,由于他的义务党课,竟成了江油各地争相聘请的“香饽饽”。

2008年3月31日,霞老如约前往江油敬元乡。和往常一样,他先讲红军在江油的战斗历程和王右木的故事,之后,用最简朴的方式,提问聆听党课的党员:“有谁晓得新中国成立后,咱敬元乡有位革命烈士?”大家面面相觑。

霞老提示说,烈士名叫杨文德,敬元乡沐水村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骑兵部队二连排长,1960年6月9日,在青海省查仓剿匪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那年,烈士新婚不久的妻子,已经怀孕,即将分娩。

沐水村妇女主任杨金华已在座位上泣不成声。她耸动双肩走上讲台:“我就是那个娘肚子里没有父亲的娃!”

戏剧性的一幕,使党课现场一片惊讶。

“父亲去世50年了,我以为除了母亲,再没人提起父亲了。”杨金华泪如泉涌,现场一片寂静。

在霞老的安慰下,杨金华擦干眼泪,自信而坚定地说:“虽然我没见过父亲,但我为有这样英勇无畏的父亲感到骄傲!我会像父亲那样,坚定地跟党走!”杨金华说完,深深地给霞老鞠了一躬,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霞老的党课不但在乡镇村社有名气,也受到社区党员群众的喜爱。他兼任全市多个社区的义务宣讲员,每季度都要讲一次党课。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找上门来,他的党课很快突破500场次。

“旧社会啊,江油一座楼都没有,我们就住在小窝棚里,没有自来水,喝的都是从坑里舀上来的。现在,高楼大厦,彩电、冰箱、纯净水,都是谁给的?共产党啊!”先后3万多人为他的讲述潸然落泪。

为庆祝建党88周年,市委党校把老党员讲革命传统也安排进了多媒体教室。这意味着党课课堂将一改“小米加步枪”的简陋条件,成为麦克风、空调、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室。

在这样的环境里,霞老面对的是百名大学生“村官”。给大学生上党课,这是头一遭,他不能确定大学生们对革命先烈的认知程度,生怕这又是一次讲砸的党课。

霞老用颤栗的手,一边翻阅记事本,一边思索党课突破口。“我78年入党那时,生活非常困难,每个月40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但每月有5毛钱是唯一的定额支出,是党费。如今我和你们赶上了好时候,生活也不犯愁了,虽然党费标准也提高了,但每月提前交纳党费,50年不变。退休了,更要带好头,不能催着交! ”霞老抛砖引玉。

之后,方志敏、江竹筠、邱少云、张天汉等革命先烈的故事,随即博得“村官”们的阵阵掌声。

 一生传承一种精神

 霞老一生子孙福孝,4个子女都在江油上班。

家中老四是位小学教师,喜欢运动,因此,霞老给他取了个令人振奋的名字:霞罗猛。霞老教育罗猛说:党员都不是,咋教育孩子们呢!

这在罗猛心中是个缠绕的结。父亲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人没信仰,无异于失去航向。罗猛是在父亲的话中找准了方向,于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霞老对大孙子霞耀欣寄予厚望。耀欣在武汉读士官学校,霞老每月都要到组织部领取《江油基层党建》寄给耀欣。耀欣时常和爷爷讨论其中的人和事,直到光荣入党。

霞老还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国旗、党旗旧了,或被风刮破了,都要找到主要领导提意见;群众纠纷打架,一把年纪,他也要去劝;邻里家庭矛盾、婆媳关系他常劝导和操心,就连邻居家带孩子的事儿,他都乐意代劳。

霞老和老伴的生活全靠他的退休工资,两位老人生活朴素,勤俭持家,甜涩而清淡。然而,每当大灾大难或当地组织救助救济活动,老人从不滞后,每年都要从有限的退休工资里拿出500元,表达自己内心珍藏的那份爱。

霞老70岁那年,老伴计划邀请亲朋,给他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可霞老不干。他说,帖子发出去,人家就要送礼,我一辈子都没干过这事儿,明摆着要讨“口水子”。

不过,这个生日还是如期举行。不同的是,仅子孙满堂。鲜花、寿桃、生日蛋糕,将这个小家装点得格外喜庆。

生日宴会上,霞老用70年的经历,给子孙们上了一堂特殊党课。他说:“活了70年,党照顾了我70年,没有共产党,那有我们的今天!”

霞老75岁的生日即将到来,但他似乎从未疲倦过。在他心中,对先烈的尊崇永远说不尽,道不完。他钟爱一生的红色,历经70多年的风风雨雨,身上那红,虽已褪尽铅华,但在他的信仰里,依旧是最为朴质的原色。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10:31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郭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