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培养和塑造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
——党的基层组织党性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重庆开县县委组织部调研科副科长 佘海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提出的更明确、更根本的要求。

问题的提出

一般地理解,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做适应性调整,道理不言自明,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只是选择最有效的办法就行了。也就是说,这只是个实践问题,而不是需要讨论的理论问题。

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还不只这么简单。

透过人们通常谈论党员教育问题、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究竟把党员教育成什么样子”、“ 怎样的方式才是正确有效的”、“用什么标准衡量党员教育的成效”等问题常常是模糊的、游离不定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建议都暗含着一个标准,每种意见都有点道理,但哪些意见才是最为根本的呢?因此,有必要讨论党员教育的大前提。只有大前提正确,才能保证所给出的建议在逻辑上有效。

还可以从反面来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根本性。在实践中,党务工作者经常为党员教育工作“痛心疾首”,也采取了许多办法,但为什么收获甚微呢?各级组织都做出了不同程度地努力,也增添了一些时代的新内容,但为什么有时组织者、参与者都感觉难以操作下去了呢?难道这些仅仅是工作不认真负责、情感上的无奈吗?这些问题本身就说明我们方法可能是有问题的,甚至思维方式、评判标准也可能有问题。

关于党员教育的任务

我们党特别重视在思想上建设党,将思想领导放在领导工作的首位,从哲学意识形态,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因此,党员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加之我们党组织体系层次较多、党员众多,各级组织和党员承担着不同任务。在基层实践操作中,特别是具体到党的基层组织、一个党支部,面对那么多的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时代的新要求,要全部都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化繁为简”,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党性教育原则和方法。

党员和非党员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社会属性,党员在社会身份上隶属于一定的党组织,参加党组织的活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员的社会属性反映在党员的内在素质方面,就是党员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党员具备的这种从内到外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党员的党性。虽然我们一般说党员的党性是党员内在的东西,但绝不仅仅是纯粹的个人修养,如佛教徒那样超凡脱俗、不问世事,相反,更重要地是指党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党性。

就政党整体而言,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我们所说的共产党员的党性,实质上是集中了我们党所有共产党员的优点,是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的升华。党员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和塑造党员的党性。由此可见,党员教育工作培养和塑造党性是一项目标远大、有不同层次的工作;党员的党性修养是一项不断提高的心路历程,永无止境,党性锻炼则是一项很深广的社会实践,有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

党员教育的基本任务

由于党性教育内容多、有些标准也比较高,在党员教育实践中,如果按照最高标准来衡量,大多数党员难以达到,或者说条件限制(危险、极端环境)无法实现。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党性中分离出党员的基本党性标准。确立党员的基本党性标准,这并不是降低党性教育的标准,而是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培养和塑造党员的党性,走逐步培养提高、不断成长的道路,最终达到党性的高标准要求。不然,重点不突出,难以取得明显成效,也不利于党员教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和科学评价。

基本党性是适用于所有党员,而优秀党性,各有各的优秀,并不要求集所有优秀于一身。党员的基本党性是所有党员必须具备的,是党员的强制标准,需要党组织的严格管理,需要教育的灌输功能;优秀党性则是鼓励和倡导的,是基本党员标准达到之后的不断提高。

如何获得这个基本标准呢?可以用排除法,把优秀党员的优秀排除掉,所剩下的党员党性,就是党员的基本党性。按照这种办法,至少应当保留如下四条标准:

一是拥有党籍。

二是参加党的组织。

三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四是信仰共产主义。(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一个文化水平不高、无法从逻辑上构想出共产主义的党员,只要相信我党是把国家民族变得越来越好就行了。但如果有信仰选择的党员,这是必不可少的标准。)

对应这四条基本标准看,不难看出:当前少数组织管理党籍不严,有什么致命的伤害;不参加党的组织、不响应党的号召的党员,在党性上有着怎样的重大缺陷;党员在信仰上的“公开表现”,是多么严重问题。

因此,培养和塑造党员的基本党性,是党员教育工作的的基本任务,对照当前党员队伍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和塑造党员的基本党性,也是首要任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教育和培养优秀的党性,才谈得上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和塑造新时代的党性。

党员教育的关键性载体

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塑造人,通过思想引导、教人怎样去想问题、看待事物,建立起一套思维模式。如果更深入地讲,教育更是通过奖励、许诺、规劝、褒奖、批评、训诫、惩罚等手段建立起来的、并足以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过程。也就是法国哲学家福珂所说的微观权力,教育是权力的软作用。因此,党性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老师讲授、党员写体会、思考总结,那只能是党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可以被叫作“党校教育”、“党务培训”。而更重要、更本质意义上的党性教育,是社会存在对人的影响和塑造,即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员在组织中活动、发挥作用、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党员教育的关键性载体是党组织,只有党组织正确有效发挥作用,才可能保证党员教育有效。

当前不少基层党组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长时间没有组织活动。有的基层组织不组织活动,党员一年半载、甚至多年没有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党员无法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得到教育。组织长时间不活动还只是表象,根源在于组织内部存在严重的问题。

二是党的基层组织没有目标任务。有的基层党组织只是搞学习、只务虚,清淡提高修养,没有具体任务。党员不知道怎样发挥作用,组织也无从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

三是搞形式主义。有的基层组织只为应付上级检查,唯书为上,食古不化,搞“两张皮”,党务工作者苦不堪言,党员难以从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是不认真解决组织中的问题。有的基层组织不回应党员提出的问题,不解决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官僚主义架子笼罩在党员头上,令党员失望。

五是组织不合理期待和定位。有的基层组织没有科学的定位,党员对组织的期待不合理,抱怨组织没有带来利益、组织不如宗教团体,表现为思想消极或者激进偏左。

党组织作为党员教育的关键性载体,组织要有具体任务、党员有组织交给的明确任务,党员才能从实践中得到党性教育和锻炼。要组织应当为党员思想、成长、修养服务,让党员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并形成一定的组织“依赖性”。组织应当民主,能说真话,党员平等友爱,不能形成组织“压迫”,党员只受党章、党纪的约束。组织应当为党员的思想进步、党性修养提高、个人成长创造条件,让党员在组织中成长,在组织中体验到价值。

党员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在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建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培养和塑造新时代的党性。由于党的各级组织的任务不同,党员教育也应当分类施教,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有特别的党性要求。这里只提出几条适用于所有党员的普遍性要求。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教育。要教育所有党员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要做到想得通、讲得通,结合现实理解得通,这是肯定党的历史成就、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意识形态问题。

二是民主法治的精神。民主法治是我们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员要理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有民主意识,有依法办事的习惯,自觉维护法治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执政的责任感。无论是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中问题,还是社会风气的引导,党员都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做出实际的努力。应当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立场鲜明,是非分明,不人云亦云,不文过饰非。

四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开放包容的胸怀,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坚韧、不懈努力的精神,积极追求思想境界、事业和工作的进步。

五是有纯洁的党性。在原则性、稳定价值观,有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追求,而不是权利和利益的机会主义者,做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中流砥柱。

六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党员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应当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德行、贤能的要求,为群众所仰慕,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

党员教育工作培养和塑造党员的党性,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是党员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增强的过程,从而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10:4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