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贫困乡镇涌现最美基层干部
——记西河乡西河村党支部书记钱应勇

贵州遵义湄潭县西河乡人民政府组织干事 张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西河乡属省级重点扶持贫困乡镇,现有贫困人口10085人,西河村作为中心村,自然肩负着全乡“减贫摘帽”的重任。44岁的钱应勇支书,中等个子,一身农家汉子朴实的穿着,从他略显沧桑却始终饱含笑意的容颜,不难看出这位自24岁起就担任村委干部的老党员经历过太多风雨的洗礼。“我在村委工作近二十年了,最深的感触源自与群众交流,最大的收获来自为群众办事,最美的期望出自听群众诉求。”钱应勇支书用这样简短的一句话总结自己二十年来服务群众的心声。他已然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山路,慰问过多少困难群众和党员,调解过多少邻里纠纷,争取过多少富村兴民的项目……不要紧,点点滴滴全被群众记住在心里,一位默默奉献、扎根基层、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农村干部跃然于纸上,正是这样的“芝麻小官”折射出美丽的光芒,展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执政为民的不懈追求。

脱贫致富的开拓者

90年代的西河村石龙组,不通电、不通路,群众生活疾苦。当时年仅24岁的村委会主任钱应勇“走乡里、跑县里”多渠道争取,终于获得15万元的通电项目资金,可当时需要农户自筹资金800 — 1200元,这是一组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又是他,白天负责工程,晚上逐户做工作,协调信用贷款,仅用半年时间,照煤油灯的历史就这样结束了。

难以想象,当年修路遇到的种种阻力,如何分摊劳动力,如何协调占地,如何筹措资金,可就是这样一位年青的村委干部,胸怀一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硬是用一年半的时间修通了一条长5公里的泥石路。

与时俱进的传播者

如何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钱应勇支书有着自己独特的套路,他说:“政策要落实到基层,真正惠及群众生活,我始终坚持自己要先吃透政策,身边的干部要统一政策传播口径。”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他总是第一个打印出来带领村委干部统一学习,然后再耐心讲给群众听。谈及国家政策给群众带来实惠,最不能忘记钱应勇支书恩情的是一位姓谢的独女户,当时,这位姓谢的年轻夫妇生育一个女孩后,就不想生育了,但这在当时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下是坚决不能容忍的,这对年轻夫妻,迫于压力,准备生育第二胎,钱应勇支书获悉后,多次找年轻夫妻双方的父母做工作,每次总是刚说明来意,就被老人们痛骂一顿,但钱应勇支书没有放弃,经过无数次的沟通,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做通了双方父母的工作。现在,这对姓谢的年轻夫妻利益于国家计生政策的优惠照顾,跑起了农村客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能忘却,2004年,国家施行退耕还林政策,钱应勇支书打破传统“还草还树”的老思路,带领大家栽种茶树,每亩农户自筹300元,很多群众思想保守不敢尝试他这样的创新,骂他出风头,不顾群众死活,他却始终坚信栽种茶树能带给群众更大的收益。再看看今天,一棵棵茶树摇身一变成了群众的“摇钱树”。老百姓还时常感触,幸亏当时钱应勇支书顶着群众的不理解坚持要我们种茶,现今不但收益颇丰,每年还有国家补贴。

同步小康的筑梦者

党的十八大指引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行的方向,开辟了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行的道路。钱应勇支书争做同步小康的筑梦者,将个人的梦想汇聚成基层的梦想,将基层的梦想升华成为社会的梦想,将社会的梦想筑就成为中国的梦想。基层是汇聚力量的土壤,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总能看到基层干部的身影;基层是磨砺毅志的土壤,在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阶段,总是流着基层干部的汗水;基层是孕育梦想的土壤,在社会创新的每一个突破,总要承载基层干部的期盼。今天的西河村,全村组组通公路,百分之九十的农户饮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全村有200亩以上的优质茶园基地5个,茶园面积7200亩,户均达到5亩左右,全村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辣椒专业合作社2个,烤烟专业合作社1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

走在茶海乡间的小路上,一个个“最美基层干部”的身影,一幢幢新修的黔北民居,一排排整洁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幸福的小路,不都是筑就西河村同步小康梦想最好的愿景吗?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10:4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王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