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习近平访问拉美三国 中拉发展步入战略机遇期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31日至6月6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加勒比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眼光和布局需要拓展到全球。

  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在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拉关系也正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的良好态势。

  太平洋两岸两大发展中地区的高端问候

  中国高层近年来密集出访拉美地区,中拉交往合作的政治基础牢固。习近平主席今年对拉美加勒比地区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意义深远。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英语加勒比地区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哥斯达黎加是中国在中美洲地区唯一建交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墨西哥是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同中国建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期间,习近平与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苏里南、牙买加等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就加深友好与合作深入交换看法。

  对于此访的重要意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中方希望以此访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与上述三国的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友好合作。当前,中拉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同拉美国家发展关系,主要是为了增进了解、加强合作,造福两国人民,而不是在该地区与其他国家竞争。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资本可能促进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新的合作模式的形成,这将有助于出口的多元化并促进技术交流。墨中贸易和技术商会副主席阿马波拉·格里哈尔瓦表示,中国投资者可能会为墨西哥带来8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中拉务实合作快速推进,卓有成效

  中国目前已经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是巴西和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经贸关系是推动中拉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纽带。无论从中国与拉美双边经贸关系来看,还是从全球治理改革进程看,中拉关系的发展层次、深度以及合作范围都出现阶段性提升。2011年,中国与拉美贸易额达2415亿美元,2012年中国同拉美国家的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中国已先后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力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在金融领域,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拉美非金融类投资存量540亿美元,2011年投资流量101亿美元,拉美已成中国的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正因为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密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不断提升。根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数据,2011年拉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日本和欧盟,当然中国更高。整个拉美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新兴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了10多年前一度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国际经济体系“边缘地带”的角色。中拉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格局日益优化,逐渐由贸易向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以及制造业等领域扩展,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补充配合。

  中拉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超过竞争性。拉美国家迫切希望中国在其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自然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目前,拉美国家已经规划或开工一批大型项目,并努力吸引外资支持。拉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中国在此方面存在巨大发展需求,两者形成明显互补。从进出口产品结构看,中国对拉美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及高科技产品等,中国品牌的奇瑞汽车已经成为南美地区最为畅销的20种汽车之一。中国从拉美进口的产品中,能源、矿产及农业产品占63%。

  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需求疲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金和市场对拉美国家更具吸引力。中拉农业合作和能源合作空间广阔,巴西等国在生物科技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美欧相比,中拉能源合作规模还很小,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开创的“贷款换石油”模式取得了成功,有利于中国拓宽海外能源稳定供应,也为中国雄厚的外汇储备找到了有效出口。中拉经贸关系的加强,也有助于双方较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

  中国和拉美地区不存在重大利益冲突,在许多方面彼此需要。许多拉美国家认为,伴随拉美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中国内需的迅速扩大,中国在未来10年将为拉美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2012 年4月,联合国拉美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说,对于拉美和加勒比一体化进程,中国的参与至关重要,因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举足轻重,拉美乃至西半球国家应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转变未来增长模式将对拉美国家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巴尔塞纳说,拉美国家走近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发展带来的资源和机会可以弥补很多拉美国家自身发展的不足。另外,中国与拉美在国际舞台具有许多共同的吁求。中国与拉美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争取国际规则发言权、争取全球治理的有利发展等方面具有共同吁求,在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社会建设、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公平、减贫等方面也有交流经验的需要。中国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和战略影响,无论是解决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还是减贫和发展等全球性问题,都离不开这些国家的有效参与。

  中拉人文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学术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持续增加。拉美国家“中文热”日益升温,中国已经在12个拉美国家开设了25所孔子学院和10所孔子课堂。拉美已有21个国家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中国还与墨西哥、巴西开通了直航。2011年,来自中国的4万多名游客将巴西作为首站旅游目的地,1万多人将阿根廷选为首站。秘鲁华人在当地颇具影响,深深地融入了当地生活,甚至许多本地餐馆也被称为“齐发”,很明显模仿了中国广东话里的“吃饭”发音。

  知难而进,推动中拉关系深入发展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面临部分风险和挑战。一是政府治理。拉美的法制很健全,但体制较为松散,政策执行力有待提高。二是利益集团。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拉美有很多国有企业,面临着如何提高企业效率、打破垄断,给更多社会资本发展空间的挑战。三是收入分配问题。拉美资源丰富,一些国家医疗、教育基本由国家保障。但依然面临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的现实,制约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四是产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拉美一直没有建立起很好的产业体系。很多东西还是要靠进口。五是基础设施欠账很多。

  中国在拉美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无论是对拉美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的了解,还是企业本身人力资源的储备,都还处于匮乏阶段。中国在拉美的石油、矿业等资源性投资将面临复杂的投资环境,资源国的投资便利化、劳工、当地社会社区的反应、环境保护等都是困扰中国投资的因素。哥伦比亚等国的工人安全问题,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印第安人问题较为突出。中国在拉美的大多数并购是从欧美跨国公司手中收购资产、资源权益,这使得合作环节、程序更加复杂,涉及资源国的审批、管制政策以及跨国公司在拉美业务的调整。对于拉美本土公司和国际能源巨头而言,拉美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吸引人,但投资者同样面临着政策变动、安全问题、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

  中拉经贸合作仍面临产业结构类似并日益导致贸易摩擦等问题。拉美不少中小型企业和民众担心,其与中国存在类似或雷同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在中国商品竞争下没有优势。中拉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导致了在拉美出现了两种基本不同的声音,制造业部门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贸易保护,而矿业、农业部门则要求进一步放宽对中国的市场进入。双边贸易中初级产品的比重过大,由贸易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引发的摩擦时有发生。中国与墨西哥和中美洲之间的贸易存在着严重不平衡,凸显出拉美非资源型经济体在制造业上和中国展开竞争的巨大难度。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尽管中国和拉美经济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但双方经贸合作也出现了稳中有降的趋势。

  拉美国家看待中国因素的不同视角。由于左右思潮在这些国家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右翼思潮基础和力量强大,他们看待中国的视角和出发点也有不同,但都有一定挑战性。比如左翼媒体更多报道人权相关议题,右翼媒体则更关注环境问题。在全球性议题方面,他们则关心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问题。日常报道中不乏负面消息。中国在拉美拓展利益、发展关系还面临日本因素。日本长期以来在拉美加大投资、刻意经营,注意拉拢民意,关心其教育和技术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正面形象。而且日本产业层次高,互补面更多。

  再接再厉,全面深化中拉关系发展

  拉美地区已成为一支快速崛起的重要新兴力量,中拉双方需要以政治互信为基础,深化战略合作。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拓展中拉共同利益,发展平衡、可持续的贸易关系。以农业合作为抓手,维护中拉粮食安全。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增进人民友谊,拓展高科技合作。

  2012年6月,对智利进行正式访问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表演讲,指出双方要发展平衡、可持续的贸易关系,力争未来5年双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中方金融机构首期出资50亿美元,发起设立中拉合作基金,共同投资在制造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并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推动中国同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方愿同更多拉美国家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商签本币互换协议,开展本币贸易结算,相互增设银行分支机构。推动农业合作,维护中拉粮食安全。中方倡议成立中拉农业部长论坛,建立50万吨规模的中拉粮食应急储备机制,设立中拉农业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在拉美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加工示范园、农业投资开发区。互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力争使中拉农产品贸易额突破400亿美元。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增进中拉人民友谊。中国政府支持在拉美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未来5年内向拉美国家提供5000个留学生奖学金名额。

  中方倡议成立中拉科技创新论坛,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资源环境、海洋、极地科研等领域加强合作。中企走进拉美要事先做好功课,对投资对象国的政局、投资政策、劳动法律、经济增长前景及依赖性等各项风险指标做好综合评估。要有正确有效的经贸合作战略。中拉经贸合作应超越贸易,走向投资、科技创新,实现合作领域的多元化、多样化。简单依靠出口低附加值工业品和工业原料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当更加依靠创新、产业升级和跨国经营。积极增加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参与拉美的基础设施改造,并同时敦促拉美企业建立高端生产链,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来增加多元化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中国同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为中国企业和商品“走出去”开拓拉美市场提供了有利跳板,一方面可以借助拉美国家相互间自由贸易协定提供的零关税或低关税,以及其与美欧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将中国商品转销第三国。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转移国内剩余产能,有效规避拉美一些国家筑起的贸易保护壁垒。(国际关系学者 齐云飞)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10:18 来源:中国网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