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宋月红: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个人简介 宋月红,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主任。现从事当代中国史研究,主要代表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等。

  核心观点

  在当下,“中国梦”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根本原因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从不断的抗争中逐渐生成和发展的一种民族自觉,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重庆日报: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梦”的涵义是什么?

  宋月红:“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近代以来,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两种前途命运的较量中,“中国梦”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前进方向,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重庆日报:为什么这样说?

  宋月红: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奇观。中华儿女,无不为之骄傲自豪。

  但近代以来,封建主义的腐朽没落,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起抗争。

  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无论是启蒙还是救亡,或客观或主观,都有一个“内核”,这就是实现国家之强、民族之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从不断的抗争中逐渐生成和发展的一种民族自觉,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到了当代,就成了我们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从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路线选择上,推动了从“振兴中华”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变

  重庆日报:事实上,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我们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在民族复兴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走了很久。

  宋月红:是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个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并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也没有改变国家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辛亥革命打开了民族复兴的闸门,但没有找到通向民族复兴的道路。

  重庆日报:在您看来,怎样才能找到复兴之路?

  宋月红: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后来新中国成立,从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路线选择上,推动了从“振兴中华”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变。

  早在1917年4月18日,李大钊就在《甲寅》上发表了《大亚细亚主义》。文中鲜明地提出了“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等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随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继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中国第三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此,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来自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对近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以及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重庆日报:我们发现,“中国梦”在当今社会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您认为原因何在?

  宋月红:“中国梦”概念,是在中共“十五大”以来发展和形成的。

  “中国梦”来自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以及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在当下,“中国梦”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根本原因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但我们也要注意,当代中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记者 周季钢 阳炆杉)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7日 17:16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