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颜晓峰谈芦山抗震救灾:贯彻强军目标的重大实践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贯彻强军目标的重大实践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谈芦山抗震救灾

  芦山抗震救灾是继汶川、玉树、舟曲等抢险救灾之后,我军又一次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参与的抢险救灾重大实践,是习主席提出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后的一次重大强军实践。从贯彻强军目标的要求看这次抗震救灾,有哪些收获和启示?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

  记者: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需要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如何看待完成抢险救灾这样的多样化军事任务与强军目标的关系?

  颜晓峰:战争年代,从战争学习战争,靠打仗锤炼军队,是我们的主要方法。部队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是保持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训战一致、训战一体。同时,我军要完成包括抢险救灾在内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抢险救灾既是人民军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重要契机,是对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检验。

  抢险救灾具有突发性,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部队要在最快时间完成集结、开进、展开,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素质能够在应对突发灾害的过程中得到实际锻炼。芦山地震发生后,军队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抗震救灾应急机制迅即启动,迅速投入抢险救援,大规模兵力、物资、器械立体投送紧张有序、密切协调,从地震发生到4月21日凌晨2时,所有任务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芦山抗震救灾,充分显示了我军经过几次大的抢险救灾实战和平时应急救援训练,已经形成了迅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和能力素质,集中体现了我军贯彻强军目标的坚定态度和实际行动。

  抢险救灾要挑战严酷的自然条件,面对地震、洪水、严寒等灾害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部队要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当先锋、连续作战,使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英勇顽强的过硬作风在实践中得到实际锤炼。从芦山到龙门、宝兴、双石等重灾区的路,全是一边湍流深峡,一边陡崖峭壁,道路又受到严重破坏,官兵要冒着塌方等次生灾害带来的危险开展救援,陆军航空兵在气象条件差、航线险要的情况下运送抢险救援物资。救援部队救治受伤群众1万余人次,转移受困群众4.6万余人。芦山抗震救灾,部队离开营房、离开训练场、离开模拟中心,在平时不常遇到的险恶条件下砥砺意志、摔打作风,这是提高和检验部队训练质量和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抢险救灾对科学施救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科技装备的使用,救援信息和力量的精确配置,科学严密的组织协调,推动着部队科学救援的水平。这次芦山抗震救灾,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的一次检验。北斗卫星、预警机、遥感飞机、侦察直升机、夜视仪、数字地图等构成了全覆盖的情报信息网,为指挥部快速决策、合理用兵提供了有力支撑,救灾部队的机动速度和救灾效率大大提高。

  记者:参与芦山抗震救灾,是我军贯彻强军目标的一次重大实践,主要收获是什么?

  颜晓峰: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后,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集中体现在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是新形势下我军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强大动力。全军官兵以高度的使命感、高昂的士气全力贯彻强军目标,用于引领部队全面建设,用于促进部队各项工作,用于检验部队各项任务。参加芦山抗震救灾,我军更加自觉主动地把完成好这次任务,作为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的政治素质展现,作为锤炼能打仗、打胜仗的军事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质量水平的军事素质训练,作为迅速行动、协同有序、战胜困难、连续作战,增强部队软实力的作风素质磨练。可以说,这次重大军事行动,部队不仅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而且成为目的明确、焦点集中、效果显著、经验管用的一次重大强军实践,有力推动了我军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建设军队,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为打赢战争、战场制胜提供了锻炼契机,增强了保证和信心。芦山抗震救灾的成效告诉我们,按照习主席强军战略思想建设和打造军队,我军就能够不断强大,不断提高战斗力,就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芦山抗震救灾表明,强军目标是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缺一不可。有了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信念,我军就能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全力以赴、倾情救助,用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和标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以作风优良的形象和行动为党增光、为军队添彩。有了能打胜仗的过硬军事本领,我军就能像熟练组织联合作战那样,全方位覆盖,立体式救援,精确部署、精确配合,用攻如利剑、守似钢盾的坚强力量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安全保证,用打仗的规则牵引和促进部队作风建设。有了作风优良的基本行为规范,官兵就能始终恪守我军性质,忠实践行宗旨,抗震救灾当主力,解救群众当先锋,用训练有素、注重养成的作风强化部队打胜仗的能力,展现我军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就抓住了我军全面建设的纲,构成了我军的核心能力,塑造出我军的特有优势。

  记者: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遵循,从这次抗震救灾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颜晓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集中回答和解决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军队、怎样建设强大军队”的根本问题。从芦山抗震救灾得出的启示主要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特点和要求不同,但也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性,比如军事力量的投送,联合作战的协同,时间紧迫性和进程不确定性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参与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强军实践的一种有效形式,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围绕能打仗、打胜仗加强部队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核心军事能力有着内涵、样式、类型的区别,但也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应急能力、指挥能力、技术能力等,必须更加有机地把提升完成抗震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与核心军事能力结合起来,军事训练有分有统,能力提升相互贯通,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有意识增强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军事能力。从汶川到芦山,我军经历了独特的强军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强军经验,向着强军目标不断迈进,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9日 11:29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