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培训应“量体裁衣”

四川凉山州美姑县委组织部 安冬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培训工作的改革推进,传统干部培训存在的工学矛盾较大、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干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教育等因素,基层干部的培训与发达地区干部的培训要求不同,培训方法上也应当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才能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双语+互动”教学模式,实现干群沟通“零距离”

基层是与群众接触的第一线,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直接跟少数民族群众打交道,会听能说当地语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干部上传下达最新政策法规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将攻克“语言关”放在首位。不仅要邀请专家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确保不会当地语言的干部与群众交流无障碍,也应适当安排汉语课程教学,着重从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基层干部掌握跟群众交流的方法。同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不仅要干部用心听,更要干部开口说,通过上台演讲、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锻炼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使干部与群众沟通更加通畅。

二、“党性+技能”教学方式,促进知识体系“零盲点”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经济条件落后、人口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内容要突出指导性和实用性。首先要坚持不懈进行党性教育,通过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中央“八项规定”等既具体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专题教育,使基层干部党性得到锻炼,修养得到提高,将基层干部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好、纪律严的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其次,设置技能提高课程时要牢牢把握基层特点,深入基层询问干部需求,鼓励干部主动“点菜”,研究干部能力上的“短板”,真正讲干部想听的、干部需要的,实现“缺什么、补什么”和“要什么、讲什么”有机统一。课程涉及要多安排信访维稳、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法律知识、计算机基础应用等与基层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确保培训管用、实用、好用。课程讲解要符合基层干部知识结构特点,尽量采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干部更容易融会贯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技能。

三、“走出去+送上门”教学形式,力求思维视野“零界限”

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限制,基层干部难有机会了解发达地区发展情况、经验、先进做法,不利于拓展群众工作新思路。培训可以创造条件与发达地区结成对子,让干部“走出去”增广见闻、学习先进,不但要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和路径,更要搭起帮扶的对子和纽带,做到在学习中联系、在联系中提高。同时,可以运用专题讲座、学习研讨、宣讲团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加强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干部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群众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探索研究新方法。

为帮助基层干部克服工学矛盾,将学习融入生活,可采用印发科普知识小册子、“坝坝课”、“乡土党课”等方式,将知识“送上门”。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平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以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令干部不出门即可学到知识。

四、“考促学+学促用”考学机制,促使培训成果“零遗漏”

将“以考促学、以学促用”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程,做到干部学习链条延伸到哪里,以考促学的手臂就及时跟进到哪里,才能进一步督促干部学习自学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要建立全方位干部考学体系,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参训情况、平时表现、学习成绩等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还要建立干部“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干部每一次培训的情况,对成绩不合格的科目,下一次培训继续学习并且重点补课直到合格,通过反复学习强化训练,确保干部学深学透。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9日 13:1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袁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