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浅析当前农村党员结构与教育对策

山东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组织办公室 马永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农村党员结构的分析

1、身份结构。农村党员从身份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本村户口,在本村居住的具有村民资格的党员,这是在村里土生土长的党员,对村里的情况最熟悉;第二类是具有本村户口,以在城镇居住为主的党员,他们大都是村里最早富起来后在城里买房子的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现任的村支部成员,成了事实上的“走读村官”;第三类是组织关系在村级党组织,户口却不在村里,也就是说不具有村民资格的党员。这部分人大都是离退休人员和毕业后暂时没找到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更多退休人员返乡,后一部分党员在农村党组织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笔者所在的山东省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在2011年1-12月份就新转入退休、退伍人员和大学毕业生35人,而2011年度全街道党员发展计划总共是25人,分配到农村的指标还要小于这个数。

2、年龄及学历结构。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全街道党龄在30年以上的老党员就有379人,30岁以下的年轻党员则以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为主。农村党员学历偏低,全街道具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农村党员49人,中专及以下学历936人,高学历党员主要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通常都不在村里居住和工作。

3、性别结构。农村党员中女性党员比例偏低,全街道共有农村女党员85 人,占全街道农村党员数的8.63%。

二、存在的问题

1、由身份结构引发的问题。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时,因为户口不在农村的离退休和有些大学毕业生党员不具备选民资格,所以不能参加村委会的选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成了游离于村民之外的“另类党员”,由于一直在外地工作和学习,对村集体几乎没有什么贡献,故而很难得到村民的认可和信任。事实上他们却参与了村委会选举的全过程,在选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时,他们却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的还被选为村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按照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活动的原则,他们处在领导地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张皮”现象的发生,不利于村级组织的团结。另外,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纳新指导思想,使一些致富能手逐渐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这部分村支部成员一方面在村里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另一方面,在城里买房子居住,成了事实上的“走读”村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远,造成了与群众在思想和感情上的隔膜,许多事关民生的问题进不了他们的视野,诸如有些村“吃水、用电”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有着很大的关系。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年龄及学历结构带来的问题。农村大部分老党员的党员意识都很强,这是优点,但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制约,普遍表现出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对一些新生事物认知差距比较大,对村里的工作看不惯,批评多于帮助。年轻党员大多游离于农村之外,在城市间流动,仅在逢年过节时回家,对农村当前形势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扎根农村、服务家乡的发展和建设缺乏热情。

3、性别结构失调带来的问题。农村女党员的比例偏低,是农村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但妇女在农村的和谐建设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组织教育农村妇女参与建设,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培养教育优秀女性加入党组织,切实起到半边天的作用,促进农村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1、结合农村实际,增强教育内容的通俗性、系统性和实效性。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人口流动性增大,有些党员对自己的身份认知逐渐淡漠,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不如一般群众,在许多工作中,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积极配合,对党的政策不积极宣传,甚至唱反调,这些都暴露出了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员意识的重要性。但在现实的农村中,受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制约,抽象的理论宣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和外出打工的黄金季节,要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根本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在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时,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通俗性,说农民能听懂的话,编农民能看懂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者要深入农村的实际生活,了解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行,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他们能够学得进去;二要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说教育的内容要通俗,并不是仅仅迎合农村党员的口味,而是要把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精神有意识地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用浅显的语言表述深奥的道理,使他们能够学得深入;三是注意教育形式的实效性。走过场式的教育不仅无益于党员素质的提高,反而会引起党员群众的反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时,一定要切合农村的实际。在这方面,埠村街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7年下半年来,埠村街道在沙湾村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街道开展了为“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及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的活动,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农村的卫生有人打扫了,邻里纠纷有人主动出面解决了,路不平有人主动垫了。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以及全家人作为党员户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健康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农村年轻党员学历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在逢年过节时进行集中教育,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和家乡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结交面广、思想活跃开放的优势,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村庄发展;二是针对“走读”村官加强管理,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对他们进行评议,反映社情民意,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素质提高工程的作用,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从农村高学历的“村官”中招考到乡镇工作的公务员,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责任意识。三是针对没有村民资格的退休回家的老党员,要充分利用村里的党员教育阵地,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党员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使得村里那些老党员、退休人员有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好,通过观看电教片,做正面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配合好组织安排的工作,在村庄发展、农村选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他们手中的社会关系资源,服务家乡人民,融入新农村建设。另外,远程教育站点也为村里的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沟通的课堂,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学习致富技术,指导群众的生产实践,从而真正提高党员素质,提升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

3、拓宽教育层面,提高妇女在农村党员中的比例。鼓励妇女积极走出家门,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农村党组织要有意识地对她们进行培养教育,提高她们的思想素质,充分发挥他们沟通协调方便的优点,化解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倡树新风正气。通过这些女党员的带动,促进农村良好风气的形成以及美满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党员稳则农村稳,农村稳则天下稳。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党员结构还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随时关注这些变化,不断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的思路、载体和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持。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10:3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