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浅谈新形势下党员的价值观教育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何斐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新时期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分割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纷沓迭起,每一利益主体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都在找寻自己的位置,都在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间也不断地碰撞、冲突、调整、协合。对人存在价值的不同认识,支配着人们在社会的舞台上扮演着各异的角色而演绎出一幅幅人世间的众生相——有的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私地为社会默默无闻地奉献;有的人台前声色俱厉地大呼反腐倡廉,而背后却无愧地伸出黑手大肆侵吞国家资财;有的人长袖善舞、圆通世故而在社会中冷酷、贪婪地捞了一把又一把;还有的扭曲了人性,怀着对权势的无比眷念和钟爱的性情而压下媚上、欺善惧恶……何去何从?多少人仍在感悟人生,希图走出迷惘。当人们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感叹时,是否产生过学习和效仿的动机?当人们对社会丑恶现象愤怒、诅咒时,是否在力图改变,但惧力量的微弱而中途废弃?是否在寻求中庸之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否世人都醉,为何我不醉的心态而湮没在世俗的污流之中?以上的疑问引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新形势下,我们党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从何处寻找突破口?

自入党之日起,党章就教育我们: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其人生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上的位置,就是这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核心价值观。然而,应当看到,单一地灌输“理想信念”空洞地宣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效果肯定不佳,对共产党员来说,尤其是对于未经历过浴血奋战的青年共产党员来说,极少数党性不强的共产党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果没有内心坚守的信仰,极容易就会出现价值观迷失。主要表现在:

一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即价值观念危机,盲目崇拜、崇尚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理想信念的斗争,时起时伏始终存在。从价值观层面看,实际上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是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两种价值观的斗争。面对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两种信仰、两种思想体系、两种价值观念的交锋、斗争,极少数共产党员丧失了应有的思想品质和政治信仰。

二是货币化观念冲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以市场取向的新的经济环境下,极少数共产党员把党性、人格、良心商品化、市场化,沦落为金钱的奴隶,甚至蜕变为犯罪分子。用货币化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淡漠。

三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在新形势下,极少数共产党员在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信条的侵蚀下,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或只图索取,不讲奉献;或滥用权力,贪赃枉法。

当下部分党员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单一化、物质化,似乎缺乏一种超越现实、超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利益的满足和个性的自我舒展和完善才是人所应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境界,一元论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的价值观如潮水般泛滥,长此以往,我们党将陷入价值缺失的境地,这是极其可怕的一件事。

有人说当下部分党员的价值世俗化这种现象与大一统的儒家价值有关,因为儒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儒家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怀,缺乏超越功利的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存在的土壤。 

然而,当我们追溯到孔子的思想中去时,却会发现孔子本人恰恰是有强烈的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的。例如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儒家先贤那里,对形而上的道的信仰与追求是相当执着而且强烈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个像颜回那样的有精神信仰的君子,会生活得相当充实并具有人格力量。孔子从来对超功利的艺术与精神领域的追求看得远比物质上的收获更重要,他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还意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他看来,贵在自得之乐,一个人的追求才具有真正的动力。他对音乐的热爱可以使他“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在《论语》中,人们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许多言论。

可见,中国并非缺少超越功利的价值观,中国古代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和君子之风,恰恰是中国最原始的价值观教育。在社会急剧变革,价值多元化冲击的浪潮中,塑造共产党员正确的价值观,还需要社会的激励、引导和监督、制约。在这个价值裂变的时代,当共产党员一贯崇尚的内心价值正遭遇各个方向价值观的拉扯时,就更迫切需要一套适合中国社会并具有广泛感召力和认同感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以作多重理解,仅从政治生活的视角来看,其基本要义就是尊重人权,以人民权利为本位,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这是目标价值,也是核心价值。惟有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使其成为行动的内在动机,党的决策、各种活动方能体现出以人民基本权利为本位的精神。

第二,必须确立民主的观念。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必然结果。人民的基本权利需要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安排才能得以实现,民主就是必然的选择。从当前党的任务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民主与法治。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首先就是在观念上增强民主意识,明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明确民主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明确共产党人在民主政治中肩负的职责,在民主政治中起推动发展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确立民主的价值理念,正确看待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积极投入到民主的实践中去,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第三,必须确立法治观念。把法治观念作为价值理念的组成部分,一是对权力行使者来说,意味着以法律作为执政行为规范,意味着权力的边界不能超越于法律的许可,意味着“权”大于法的“潜意识”需要彻底摒弃。这对于党的执政方式、活动方式都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二是对普通党员来说,意味着在社会生活和本职工作中,成为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党领导法治建设,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内活动,这需要全党的共同努力。

第四,必须树立服务思想。共产党的领导资格就来自于为人民服务。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其人生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人的能力、水平有所不同,社会地位有所不同,但衡量其人生成功的政治标准,是看其服务精神如何。近年来中央倡导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服务、下级党组织为党员和群众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第五,必须崇尚科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科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以崇尚科学为重的价值取向仍需强化。把科学作为共产党员价值取向,一是要求共产党员要有科学的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二是要求共产党员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共产党员在多元文化状态下保持自己的政治信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三是决策、执行都需要尊重科学,并有科学的方式和机制做保障,否则容易出现偏差。没有科学的价值取向,就不可能有科学决策。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群体的没落,通常是从其文化没落开始,进而核心价值失范,走向穷途。努力在党员干部中培养“民主、为民、科学、法治”的价值观,培养超越功利、世俗的人生观念,我们的党才能永葆执政地位、永葆青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10:4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