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先进典型宣传的几点思考

安徽省和县县委组织部 王小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先进典型宣传是我党多年宣传工作的宝贵财富,在我党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媒体的高速发展,广大干群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这项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

我仅从党员电教十多年从业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一简单的总结和思考。

一、典型宣传是时代所需

(一)典型宣传是我们党的传统。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选树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注意发现先进典型并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树立楷模,加强示范引导,让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

新闻宣传的效果来源于事实的典型性,只有典型的客观事物、事件和人物,才能产生重大的社会教育意义。如果推出既有群众基础,又有时代特色的典型,就会发挥他们的先进模范作用,引导舆论,带动整个社会进步。

(二)时代需要典型。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实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榜样,集中体现着时代精神、人民理想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当前典型宣传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典型宣传已渐成模式。何谓模式,刚刚习画的学生如果习惯用一种表现手法去习作,老师可能批评其“概念”;当然老画家如此人们习惯尊称其为“风格”,名称虽然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就是形成一种表现模式,有僵化之嫌,恐再难突破。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典型宣传也有此嫌,已经形成了“风格”,或者说已成“模式”,已经“概念”了,社会上还有一些难听的说法,如“八股调、说教味、宣传腔”。模式的形成肯定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模式肯定需要突破、革新,有新意,好看了,才能看下去、惟有看下去了才可能接受教育。

1、是题材和体裁的雷同。典型的树立主要来自基层一线,所做的工作和表现手法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事迹宣传常常大同小异。

2、是典型的树立许多时候是阶段性工作需要。很多情况下是某领导那个时期的想法,目的是推动阶段工作。这样树立的典型可能典型性不够,难持续,难立住。

3、是典型人物刻画“高大全”。事迹如神,脱离群众,不可信、不可学,让人生厌。

4、是表现手法单一。无论哪级媒体,画面经常是主人公与几个人围起来谈心、台灯下学习、办公桌上写字、打电话办公、几个人开会……,许多观众已经熟悉了这些画面的组织安排。

5、专业性不够。领导在指导宣传工作的时候,涉及具体宣传的业务时考虑专业层面的方面可能相对少了一点。

(二)长期的宣传习惯。我们的宣传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栽花的多种刺的少,记者一来就是好事,人们对先进典型产生疲劳,甚至是怀疑。

(三)形不成合力。一家媒体推出典型,独自说话,影响不大。

当然,近几年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有所好转。重大典型的推出已经能全方位参与,比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选派干部沈浩等,电视、报纸、网络、广播、影视、戏曲等,各种宣传形式都跟上了,宣传效果明显不同。

(四)宣传过程常常以善伤真。善指价值、理想、愿望;真指事实。为了树立一个让人们可以效法的好榜样,善的一面加以提高,恶的一面人为贬低、隐匿——隐恶扬善。这么说可能有点不恰当,我们许多典型的树立或多或少有这个嫌疑。在古代,史书怎么记载大致就怎么流传,至多还有野史流言。现在就难了,比如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山东枣庄的田世国,因为“捐肾救母”的事迹感动大家。“他能‘感动’中国,但感动不了家乡”。有人向媒体反映田世国的“各种问题”。

另外一个例子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的著名的“背妻男”,有网友曝光其为不孝男,背妻是人缘太差没有人帮助,无意中被捕捉到背妻画面,感动了网友。

他们的事迹当时确实感动了大家,树立了典型,但没有介绍或者说还没有来得及介绍其不足甚至是丑恶的一面,因此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这样在当地这个典型就不容易立得住或产生最大辐射带动作用,甚至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当然这也是一种真实,“单向度”的真实。所谓“单向度”的真实,即某一侧面的真实、片面的真实。它是以宣传者为本位,为了实现宣传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对丰富复杂的报道对象的单侧面的聚焦与强化。或者说,它是对典型人物的“类”属性和群体属性的过分的肯定和过高的评价。人是类性、群体性、个体性等三重属性的矛盾复合体。其中,类性是有别于动物的适用于所有人类个体的共性;群体性由类性分解而来,体现为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地域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差异性;而个体性则是基于群体性的再次分解,是由出身、教养、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所制约的特点鲜明的“这一个”。如果对典型人物的“类”属性和群体属性作过分的肯定和过高的评价,则意味着对个体性的忽视甚至是贬抑。有些典型成为“道德楷模”,成为令人仰视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道德高峰”,除了他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单侧面的聚焦与强化,以善伤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工作还得继续,因为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正气是先进典型的最大价值。

三、典型宣传当与时俱进

典型来自群众,产生并扎根于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与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宣传的典型不能是那些只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所谓“能人”和那些只顾干事业而有家不回、有病不看的“怪人”。这就要求在遴选典型时,一定要把典型的先进性与广泛性高度统一起来,确实把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组织认可、群众信服、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模范人物确定为大家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一)是选准报道对象。坚持逐级推荐、逐级宣传的原则。

在遴选和确定典型时必须坚持党员先进性的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关,确保典型本身事迹过得硬,人品过得硬,宣传之后叫得响。不仅应当根据社会的眼前需求,更应当根据社会的长远需求选择新闻信息;不仅应当及时捕捉大众感兴趣的信息,更应当捕捉那些对社会生活、对全局来说重要的、但尚未引起大众兴趣的信息。将提升先进典型引领价值的要求贯穿典型宣传的全过程,尽可能确保典型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

目前我们选择的报道对象主要是依靠各级党委、党组织,在层层推选的优秀同志中遴选;另外就是在工作中发现以及群众的“强烈呼声”。

(二)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报道角度。打破常规,创新报道角度。典型植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富有时代特色、反映时代发展的规律,这样的典型是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榜样。我们宣传和推广的先进典型,要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很强的可比性、可学性。

1、接地气,找准切入点,以时代精神发掘典型。

选择的典型必须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感人的事迹,能起到示范导向作用。同时,典型的事迹又要有独特之处,生动鲜活,有血有肉,能够打动人、感染人,令人可敬、可亲、可学。特别是经验建设和改革方面的典型,更要强调他们的超前性,即典型事迹必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给人们提供前进的方向。

2003年,安徽和县党员电教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了解到乌江镇退休老教师叶连平同志退而不休,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感人事迹后,认为这个在当时非常具有典型性,进行跟踪拍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感人的素材,以纪实的手法、平实的语言,拍摄制作了专题片《叶连平的快乐生活》。该片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后,《人民网》、《安徽卫视》、《江苏卫视》等多家媒体陆续跟进报道,叶连平老师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感动了许许多多普通党员和群众。叶老师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并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香港大学师生,加拿大、韩国等外国友人也因在媒体上了解到叶连平的先进事迹,多次暑期住到乌江镇卜陈村与叶连平一道帮助卜陈村留守儿童学习英语。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反响较好。这是典型的群众呼声产生的先进典型,来自于群众,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2、感人心,把握基准点,以真实可信塑造典型。

真实是先进典型的生命。典型之所以感人,是它的客观真实性,虚构的典型是没有生命力的。选择的典型必须真实可靠,确实是人民群众公认的,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宣传典型是为了群众学习,树立的典型必须贴近群众,如果搞一些超凡脱俗的“高大全”的典型,与老百姓相距甚远,那他们就会感到学不来,没法学,就会敬而远之。    

要按照先进人物的真实面目塑造典型形象,用平实语言阐释深刻道理,用平凡小事展现崇高精神,做到内容真实准确,细节生动鲜活,事迹合情合理,评价适度适当。在总结先进事迹时,不可将先进人物写成不食人间烟火、不顾亲情友情、只有“奉献”和“荣誉”叠加的神人,这样的典型不仅不会有积极意义相反可能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拔高的宣传,会使人们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带着反感和抵触的心理对典型给以反对和排斥,难以真心接受这种典型,进而使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打折扣,影响宣传效果。《叶连平的快乐生活》一片,十几分钟时间没有一处拔高和赞扬的语言,他的事迹仍然感动了许许多多党员和群众,因为真实最动人。

3、准定位,满足需求点,以层次多样宣传典型。

要把握好定位,树立典型的目的是什么?是面向哪个层次?这就是定位问题,树立的典型是面向领导干部还是面向广大群众,是面向老人还是面向妇女儿童等,要做到心中有底。

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其影响力也不同,在宣传典型的过程中,应注重典型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选择不同类型、各行各业的典型事迹,用党员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更能教育和打动他们。要让各行各业不同程度的人,都有贴近自己、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榜样,使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辐射到不同群体。

(三)是打破、颠覆传统,升级、创造新的方式。模式需要革新。强大如央视近年来也有许多人调侃、质疑其多年不变的形式和模式;比如《新闻联播》以及其他形式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央视的“走转改”一经推出立即让人耳目一新,好评如潮。

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 周年拍摄的电视剧《亮剑》,打破了传统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有缺点的英雄“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真实可信,还原了典型英雄人物的“人性”,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追捧,获得当年的收视冠军12.92%,并成为久看不厌的红色经典。

(四)是运用电视语言,达到典型宣传目的。电视是新鲜的媒体语言,实际上它也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了不少年,大家几乎每天都在与它打交道。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它自成体系,已成为一门艺术。因此在运用电视媒体宣传典型时,必须充分运用电视语言,按照规律办事才能达到特定的宣传效果。

一是在深入采访上下功夫。古人说“感人心者莫乎先情”,不深入、不贴近,连采访的记者本人都谈不上感动,写出的报道就无法感动别人。要感动自己,就要带着感情采访,用典型的精神采访典型,在采访中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用典型的道德境界洗涤自己的心灵。同时,也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审视典型,探寻典型人物在家庭、事业、亲情发生矛盾冲突时的内心感受,探寻典型人物坚持党性、保持先进、维护形象的内心支撑点,探寻典型人物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名先进典型的心路历程。这些内容和细节必须通过深入细心的采访才能获得,深入采访是做好典型报道的重要基础,必须在这方面下足功夫。

二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提高稿件质量,必须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基础上,用第一手材料说话,用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说话,讲述典型人物的普通故事。语言要平实,叙述要讲逻辑,思路要清晰,结构要新颖。尤其要把握好角度,对典型人物既不可以俯视,也不可过于仰视,最好以平视的角度,既要写典型的成绩、优点,也要写典型的缺点与不足,这样才能把典型写“活”,有血有肉。

三是在报道的角度上下功夫。选择报道角度有一个方法问题,只有掌握有效方法,才能从一般的事物中提炼出与众不同的角度。要围绕大局分析、揣摩普通党员群众的心里及所需、所想,因为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是典型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在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典型事迹本身固然很精彩、很感人,但是说故事的人说不好肯定是个缺憾,教育效果定然打折甚至相反,因此,提高说故事人也就是节目采编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必要。从业人员需要了解或具备以下几点:

1、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了解特定范围的中心工作;

2、基本了解所宣传报道的工作业务流程或大致意义;

3、具有敏锐的新闻眼;

4、熟练了解采编等环节及工具;

5、跟上媒体的最新节奏;

6、对音乐要有很好的感悟力;

7、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五)利用最新科技和形式,多方互动,立体宣传,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当前新媒体日新月异,作为典型宣传的从业人员必须适应时代,跟上节奏。在宣传先进典型时,充分利用最新科技和手段,了解各种媒体效应,事前策划,过程中调整,有互动环节,多方互动,适应全媒体时代,立体式宣传,从而取得最佳宣传效果。

总之,典型宣传当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创新,始终站在潮头引领潮流,为社会树立标杆,为前行树立榜样,为社会确立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11:0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燕妮 打印